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奋力书写人大监察司法工作“四个答卷”

作者:张友好 编辑:张海玉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01-31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章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论述、作出部署。安徽省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奋力书写“四个答卷”,不断推动新征程人大监察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统领

奋力答好“政治卷”

落实“第一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其作为常委会党组会议、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主任会议、机关集中学习会议的“第一议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建设“四个机关”。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紧密围绕推动无为高质量发展找定位、聚重点、谋思路,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自觉做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努力打造让党中央和市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强化依法治理

奋力答好“发展卷”

监督依法监察。遵循“审慎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做好人大监督监察工作。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市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标志着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工作迈出新步伐。

监督公正司法。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坚持司法为民。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三大审判”“四大检察”,听取和审议市法院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连续3年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专题调研市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

强化法治实践

奋力答好“创新卷”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健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就人民调解、农村社会治安、全市信访的关联议题开展“组合式”调研,提出要建立一个调处中心、落实一个工作阵地、打造一个信息平台、实施一套奖惩机制的“四个一”建议,让信访人“最多访一次”“只进一扇门”,推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推动制度建设完善发展。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制定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建立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建设备案审查信息平台,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修订完善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议事规则及评议、评估、论证、听证等制度,健全适合国家权力机关特点、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完善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具体办法,及时就包括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措施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重大民生工程等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提高重大事项决定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强化主体作用

奋力答好“民主卷”

建好立法“直通车”。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一套班子、一项细则、一支队伍、一个平台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通过座谈、研讨、论证、咨询等方式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同时,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将立法联系点与法院审判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宣传教育、人大监督工作相结合,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打通法治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搭好民意“连心桥”。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力军作用,扎实推进代表活动室、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家”“站”“室”,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宪法法律贯彻落实下去,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要求反映上来,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双联系”机制,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认真督办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着力提高建议事项解决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张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