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子干梨香里的增收密码 ——记山西省人大代表栗翠田

作者:高乐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9

初秋的晋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山野间已透出几分凉意。一到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万亩梨园已初见丰饶之象,山西省人大代表、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穿梭在梨林间查看果实长势。这位从基层走出的人大代表和乡村“领头雁”,始终把“根”扎在这片土地上,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践行使命。

坚持每周至少一次进驻子干乡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栗翠田雷打不动的履职习惯,他把这里变成倾听民意的 “办公室”,听民声、察民情。除了联络站,羊圈牛舍、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调研走访的足迹,他累计提出书面代表建议 80 余件,涵盖产业、生态、文化、民生等乡村振兴关键领域。

栗翠田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农村集体经济普遍面临产业单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困境。为此他带着“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根基,必须‘强筋壮骨’” 的认知,走遍子干乡 11 个村开展调研,形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多件建议。针对村级财力薄弱问题,他提出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向农村集体经济倾斜的建议,推动资金精准流向乡村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这一建议落地后,子干乡率先受益,不仅在全乡 11 个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更通过硬化道路将资金“活水”引入集体经济 “责任田”,让农产品外销的通道更加畅通。

“好政策要扎根乡土才能见效。”栗翠田不仅是建言者,更是坚定的执行者。在推动生态治理方面,他践行“两山”理念,带领村民在曾经“种一坡收一箩”的荒山秃岭上持续种植梨树,发展生态经济林,让荒山荒坡变成了花果山,在筑起生态屏障的同时为村民开辟了增收路。

针对农村环境“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痛点,栗翠田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建议中提出完善管网、规划垃圾处理场等方案。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他多年坚持提出推广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技术的建议,这项技术旨在解决旱作农业保墒增产和白色污染问题,该建议已被山西省农业厅列为重点办理建议推进落实。

栗翠田深知文化遗产的根脉在乡村,在文化传承保护领域,他支持修缮传统民居、整理民俗技艺,依托子干田园综合体和酥梨产业优势,策划举办“梨花节”“酥梨丰收节 ”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在休闲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为让政策深入人心,栗翠田在“乡村振兴大讲堂”用方言讲解中央一号文件,把 “大道理”变成“家常话”。针对晋北冬季取暖难题,他连续多年呼吁将大同、朔州、忻州列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如今政策已在三地落地实行,改善了乡亲们的取暖条件。

“代表不仅是开会时的代表,更是平时为乡亲们跑腿办事的代表。” 栗翠田的话朴实有力。从垦荒造林到开拓市场,从文化保护到技术创新,在他的履职答卷上,没有虚话套话,只有黄土地上的实干印记和乡亲们的幸福笑容,他的履职事迹正是新时代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