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沾三分土 情牵万家安 ——记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两级人大代表郑建国
作者:高乐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9
在宁武县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两级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国交谈时,他说得最多的是“泥土”和“真情”。“人大工作与群众的距离最近,咱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就说明咱心里对群众有着多深的真情。”这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履职工作中长期践行的方法论。
郑建国坚信,真问题不会浮在表面,而是藏在田间地头和百姓的闲谈碎语中。薛家洼乡高崖上村75户村民的122公顷确权耕地和362公顷集体土地因涉及跨市协调和历史遗留问题权属不明,郑建国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将复杂的民情民意提炼成代表建议并提交忻州市人代会,成功启动土地权属的“正名”程序。
然而,提出建议仅仅是履职的前半篇文章。郑建国深知,决定履职成败的关键在于督办与落实。他推动将当年未能办结的建议,直接纳入次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实事”板块,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这套“清单化管理”和“回头看”机制,倒逼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从“纸面答复”向“落地见效”彻底转变。
作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负责人,郑建国的视野并未局限于个人履职。他思考的是如何从“一人撑”变为“众人行”。他组织代表深入产业园区、项目一线进行视察调研,提升他们审议和建言的“硬实力”。同时,考虑到无固定收入代表履职的经济负担,在忻州市率先制定落实了县级人大《无固定工资收入代表履职补贴管理办法》。
从精准选题到务实督办,从激活个体到融入大局,郑建国展现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系统而高效的履职“方法论”。他的履职故事说明,代表履职是一门需要用心用情、更需用智用力的学问,其最终标尺永远刻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