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公益“沉”至一线 建议“提”到要害 ——记江苏省徐州市人大代表张卫华

作者:孙陌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4

在江苏省徐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会场的采访通道,记者们为人大代表准备好手写板,请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说明自己的参会关键字,介绍自己带来的“热气腾腾”的议案建议。“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公益事业”,镜头记录下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丰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张卫华与这两行关键字的合影,短短两行字贯穿张卫华连续两届市人大代表的履职历程,文字背后是一名公益社会组织负责人用行动铺就的公益长卷,亦是一名人大代表以责任书写的履职篇章。

弦歌不辍,在交流共享中荟萃民意

夏末秋初的丰县滨河公园洋溢着文化气息,走进公园内古色古香的小庭院,代表接待室、代表议事厅、国学教室、棋牌室、图书角次列分布,小小的“市民小院”功能齐全,张卫华正在与活动结束的家长和学生们聊家庭教育的问题,她边聊边记,并及时向家长们分发代表名片。这是张卫华多方奔走争取建成的“市民小院”,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活动场所,集传播传统文化、代表活动、市民休闲活动为一体。多年来,张卫华团队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五进”工程,先后在总工会、学校、街道、社区、企业开展“家风家训”“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幸福婚姻”等公益讲座,建成凤城书院为一百多名学生和家长义务开展公益国学教育等,让优秀传统文化从典籍中的文字转化成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的营养,转化成提升社会治理的深厚力量。这种“沉”到基层一线办公益的行动为张卫华后续代表履职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也让她在履职时更多关注基层面临的现实问题。

传统文化公益宣传在哪里,代表调研就开展到哪里。每年暑假,张卫华都带领团队到社区开展公益国学课、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利用工作机会张卫华与社工、家长、孩子进行深度交流,深刻体会到困境儿童背后是交织的家庭和社会难题。她组织来自教育、法律等行业的人大代表围绕关爱困境儿童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提出《关于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在她的奔走呼吁下,徐州市教育部门着力加强了校内、社区“家长学校”建设,集中招募了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等专业老师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有力促进了家庭稳定和谐。对于留守儿童张卫华尤其上心,这些孩子因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同时也更容易遭受意外伤害、校园霸凌甚至不法侵害的事件,但这些孩子们似乎总是与周围的环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亲情、他人、关注、陪伴……孩子们对这些既渴望又疏离。张卫华与其他代表提出《关于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建议统筹协调儿童监护人、政府、社会组织、学校、社区、乡村等多个主体,力争从建立关爱机制、强化家庭监护和教育的主体责任、提供学习辅导、加强心理关爱与辅导、加强安全保护、发展本地经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务工6个方面织就留守儿童“保护网”,并且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份用心,只为让那些因“距离”而在人生航路上暂感“搁浅”的孩子重新感受到温暖。

履践致远,在履职尽责中为民发声

“参加丰县人大首期‘代表讲坛’并作交流发言”“赴泉山参加开展年中集中视察活动”……张卫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是满满的履职记忆。作为连任两届的市人大代表,张卫华倍加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她勤勉履职,以实绩实效回馈选民。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各项视察、调研、民主评议等活动,参加“数字突破年”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实施专项工作评议、“三重一实”项目年终集中视察以及主题实践活动之农业调研等。在参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视察时,她详细了解社区在环境整治方面的创新经验,走访多个乡镇农村收集第一手材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民意“传声筒”的作用,精心撰写提出《关于实施“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计划的建议》,得到徐州市、丰县两级农业农村局的重视和采纳,并在全市试行推广。目前丰县文明实践积分制度已申报国家级典型案例1个,全省典型案例2个,在全市领先。

人大代表不仅是民意的倾听者,更是民生实事的践行者。针对离婚率攀升、婚姻矛盾、家庭矛盾带来的老人赡养、儿童抚养、单亲留守儿童的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张卫华立足自身优势,推动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辅导室,推动在县法院设立调解室,发动社工和志愿者围绕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开展“新婚课堂”“婚姻家庭指导”“离婚辅导”“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助力矛盾化解,促进移风易俗,为更多家庭提供帮助。

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张卫华的奉献与付出如同穿透基层烟火的微光,在人大代表和公益组织负责人的双重实践中逐渐汇聚成照亮民心的星河。在为民履职的道路上或许仍有坎坷与荆棘,但她仍将行稳致远,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