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监督+服务”守好耕地红线 ——记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大代表刘长江
作者:张不凡 张志成 编辑:崔斌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9-24

他从“卫星图斑”入手,以协商议事凝聚部门力量,聚焦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以“监督+服务”双轮驱动,推动红水河水库溢洪道耕地性质规范调整,既守住耕地红线,又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他就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大代表、龙王镇人大主席刘长江。
襄阳市红水河水库周边部分农户在水库溢洪道上自发开垦种植农作物,虽然没有改变其水利设施属性,但被土地部门按照“现状属性”变更为耕地,2024年,襄州区政府将红水河水库溢洪道纳入重点水利工程项目,2025年7月,红水河库区范围内的溢洪道被卫星遥感监测标注为“耕地”,面对资规部门反馈的“卫星图斑”,刘长江迅速带队深入现场调研,发现硬化后的溢洪道将不再具备耕种条件,若不调整性质,不仅影响工程验收,更可能导致全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失衡,尤其是二轮延包中获得沿渠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可能面临利益受损。刘长江一方面迅速向镇党委和襄州区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红水河水库溢洪道渠系土地性质变更的建议》,另一方面迅速组织召开代表议事会,邀请专家现场答疑解惑,向农户讲清道理,同时承诺对受影响的农户协调置换同等面积的土地,切实保护其种植权益。同时推动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各主体责任,形成“人大监督+政府主抓+部门协同”的攻坚机制。
经过持续督办,相关部门认定该渠道原始功能属性为水利设施,非永久基本农田,襄州区资规局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红水河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同意迅速启动耕地性质变更程序。镇政府同步落实占补平衡方案。
8月下旬,湖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到现场开展调研,得知农民已置换好同等耕种面积、水利设施功能得以保障后,对刘长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