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钦州浦北人大:执“绿”为笔绘“两山”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广西人大 发布时间:2025-10-21

二十年春风化雨,二十年绿满山川。

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提出以来,这颗蕴含无限生机的思想种子,在八桂大地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县、乡两级人大与各级人大代表,始终坚持“两山”理念,以坚实的履职脚步,丈量绿色发展的征程,用担当与智慧,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

监督之笔,勾勒绿色发展法治轮廓

守护绿水青山,法治是根本保障,监督是锋利牙齿。浦北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监督职责扛在肩上,瞄准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堵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过去一下大雨,马江河的水就浑浊不堪。现在经过治理,水清岸绿,舒心多了!”家住马江河畔的阮福明道出了马江河的蝶变。

2023年11月15日,部分在桂全国人大代表和自治区人大代表视察马江河县城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谭乃豪/摄

2019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将马江河县城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列为持续性监督议题,组建专题调研组沿河巡查数十次,走访沿河居民、商家上百户,召开座谈会十余场。调研组成员“望闻问切”,既勘查排污口,亦分析管网图;既听取部门汇报,又倾听群众心声。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指出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河段保洁不到位、生态基流不足3大类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立行立改。如今,马江河经过治理,已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幸福河”,昔日的“痛点”化为今日的“亮点”,人大监督的“法治之笔”,为绿水青山勾勒出清晰的守护轮廓。

浦北县人大常委会全程监督推动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浦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监督的触角,还延伸到垃圾处理的“终端”。为预防“垃圾围城”出现,县人大常委会将县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纳入“监督清单”,组织人大代表从项目立项、选址、建设、运营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飞灰如何处理?排放数据是否实时公开?”项目现场,代表们连环追问,推动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确保这座“变废为宝”的现代化工厂在绿色、安全的轨道上运行,为浦北的蓝天白云筑牢坚实屏障。

代表之诺,播撒生态富民金色希望

在浦北的青山绿水间,处处闪耀着人大代表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履职为民的动人风采。

在人大代表的持续关注和推动下,五皇山的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成为浦北的绿色名片和百姓的“幸福靠山” 杨叶婷/摄

浦北县五皇山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为保护古茶树,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扶持生态茶业的建议》,邀请农技专家指导茶农进行生态管护,杜绝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人大代表还牵头成立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品牌,让古树茶走出深山,香飘四海。曾经的“野叶子”变成了“金叶子”,茶农的收入节节攀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浦北陈皮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种植的大红柑成为果农增收的“黄金果” 杨叶婷/摄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要数“一片陈皮”的故事。近年来,浦北陈皮产业迅速崛起——2024年,全县鲜果产量达16万吨,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大关,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这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全程参与和积极推动。从引导果农生态种植、降低农药残留,到关注陈皮加工工艺过程,再到为打造“浦北陈皮”区域品牌建言献策,代表们的身影活跃在陈皮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乡亲们证明:保护好浦北的青山绿水,种出绿色、生态的大红柑,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金山银山”。

共治之智,汇聚绿水青山磅礴合力

“上下同欲者胜。”县人大常委会深知,守护绿水青山非一日之功,更非一家之责,必须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画好协同共治的“同心圆”。

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将各级人大代表混合编入125个村(社区)代表联络站,定期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人大代表在“站点”定期接待选民,听取关于环境治理的意见建议,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环保法律法规。

一场场关于禁烧秸秆、垃圾分类、河道保护的“微议事”在联络站开展,一条条凝聚民智的“金点子”通过代表建议直达政府部门。“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有效激发了群众投身生态环保实践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从监督问效的刚性,到代表履职的实效,再到协同共治的智慧,浦北县各级人大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浦北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浦北,马江河水更加绿波荡漾,五皇山更加雄奇俊秀,古茶树上嫩芽吐绿,陈皮园里馥郁飘香……

二十年回眸,初心不改;新征程启航,步履不停。浦北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执“绿”为笔,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上,奋力书写更加绚烂的绿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