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人大代表助力破解村民“十年水困”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上海人大 发布时间:2025-10-23

清晨,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白杨村西六房生产队,村民老张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涌出,脸上绽放出舒心的笑容。他对前来回访的宝山区人大代表张镓、李明动情地说:“现在再也不用错峰用水了!”这句朴实的话语,标志着困扰数十户村民长达十余年的用水窘境终于画上句号。酣畅的水流,不仅洗去了村民们心头的焦虑,更映照出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初心,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的温暖写照。

“十年水困”愁坏众乡亲

白杨村西六房生产队的用水难题,是典型的“历史欠账”。自上世纪90年代初接通自来水以来,该生产队几十户村民一直共用一个归属于邻镇管辖的生产队总水表。在2012年推进“一户一表”改造时,因供水区域划分争议及水厂属地管辖等问题,西六房生产队再次被排除在改造范围之外,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孤岛”。

随着时间推移,供水管网老化严重,问题日益凸显:供水水压严重不足,夏季用水高峰时,管道末端用户日均出水量甚至不足0.5立方米;管道锈蚀也带来饮水健康隐患;更棘手的是,全村共用一个总表,水费分摊收取困难,时常引发邻里纠纷。洗衣、做饭要错峰,洗澡更是奢望,深夜排队接水成了村民们的日常。“为了接水经常要等到凌晨一两点”,村民的无奈诉说,道出了这“最后一公里”梗阻带来的切肤之痛。

代表“三访三问”精准解民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顾村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访企业问发展、访社区问需求、访群众问冷暖”的“三访三问”活动,区人大代表张镓联系社区时,了解到村民关于解决用水难题的急切期盼。面对村民们热切的目光,他迅速开展调研,将这一问题作为重点民生诉求上报镇人大及政府职能部门,推动问题进入快速处理通道。

与此同时,他联同区人大代表、顾村镇人大主席李明,主动“下沉”一线。他们查阅历史档案,厘清错综复杂的权属脉络;与村干部一同组织召开户主会议,耐心听取各方意见,详细解释政策,凝聚改造共识。在两位代表的积极协调下,一个由镇人大牵头,白杨村村委会、人大代表、市城投水务公司等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顺利搭建。“代表不仅要做信息的传递员,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张镓代表的话语道出了履职的真谛,“要真正把村民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来办。”

“民主协商”巧解千千结

破解历史难题,离不开民主协商的智慧,更需要多方联动的合力。在接下来的数月里,现场勘查、会议协商、方案论证有序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始终。民主协商从抽象概念转化为一次次坦诚交流、一场场务实讨论。

面对复杂的权属和管辖争议,两位代表与各方反复沟通,既摆事实讲政策,又诉民情讲道理。镇人大持续跟踪督办,搭建对话桥梁;村委会积极配合,做好群众工作;市城投水务公司也从民生大局出发,主动担当。多方力量汇聚,形成破解难题的强大合力。

经过不懈努力,困扰多年的权属问题得以理顺,一个兼顾实际情况与政策要求的“分表到户”改造方案最终敲定。2024年底,白杨村与上海城投水务公司顺利达成关于西六房水网改造及“总改分”工程的基本立项意向,并将其列入2025年的实施计划。

“滴水之变”滋润群众心

2025年初,伴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白杨村西六房生产队的村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改造工程。在数月的紧张施工期间,李明代表始终心系工程进度,多次到现场察看。历经酷暑考验,工程于2025年8月圆满竣工。

当崭新的供水管网连通到每家每户,当独立的水表精准记录用水量,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改造效果立竿见影:户均日用水量显著提升至4立方米以上,“水荒”和“水压低”的双重困扰被彻底终结。

“张代表、李代表把我们的事当作自家事来办,今年夏天终于能痛痛快快洗个澡了,再也不用等到半夜接水了!”村民谢琼宁的激动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水费计费从此清晰透明,因水费引发的邻里矛盾自然消弭;稳定的水压、充足的流量、洁净的水质,不仅保障了饮水安全,更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

“滴水之变”映照出民生福祉。从发现问题到推动解决,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的“访”与“问”,是倾听民声、汲取民智的起点;多方参与的协商与论证,是汇聚共识、寻求最优解的关键;人大跟踪督办,是确保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的保障。这汩汩清流,不仅流淌进村民的家家户户,更流淌进群众的心田。人大代表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民生实事,将宏大的民主理念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治理温度,汇聚成建设“美丽、便利、人文、平安”城区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