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犍为县人大:“四个维度”发力推动代表工作走深走实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乐山人大 发布时间:2025-10-28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代表工作置于年度重点工作全局来谋划、抓落实,以提升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为核心目标,从压实责任链条、激活家站功能、锻造履职能力、擦亮宣传品牌“四个维度”发力,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走深走实。

以“责任闭环”强基,筑牢代表工作“压舱石”
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责任落实”作为推动代表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建队伍、明清单、强指导,破解基层人大工作“虚化弱化”难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建强骨干队伍,夯实履职根基。聚焦镇人大工作“有人干事、能干成事”,督促指导各镇人大主席团选优配强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之家”召集人及联络员队伍,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充实到工作一线。同时,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办文办会、代表服务等重点领域,以“专业队伍”保障“专业履职”,有效解决了部分镇人大主席团履职不规范、代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推行清单管理,明晰履职边界。针对镇人大主席团职责 “模糊化”痛点,创新制定《镇人大主席团履职清单》,从“法治根基、民生导向、闭环管理”三个维度,明确会议组织、监督履职、平台建设、代表服务等35项具体任务,将“软要求”转化为“硬指标”,推动基层人大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镇人大主席团履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深化联系指导,压实主体责任。制定《犍为县人大常委会改进提升代表工作指导方案》,成立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的5个工作指导组,实现对全县各镇联系指导“全覆盖”。通过定期调研、座谈交流、现场督导等方式,引导各镇人大主席树立“抓好人大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推动其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镇人大工作既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又聚焦代表履职主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以“平台赋能”提质,打造为民服务“连心桥”
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 “建、管、用”并重,让家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阵地”。
高标建家,筑牢阵地基础。按照“科学布局、便民实用、特色鲜明”原则,统筹推进代表之家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片区“人大代表之家”50 个,今年再投入15万元对4个“家”进行优化提升,完成清溪镇灌引片区“人大代表之家”搬迁升级,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功能。同时,围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市域副中心建设”主题,构建“1+3+N”实践体系,在罗城、清溪、芭沟、舞雩4个重点镇设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让民主实践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规范管家,提升运行效能。将“制度建设”作为代表之家规范运行的核心,健全完善代表接待群众、活动开展、意见办理等工作制度,明确流程、压实责任。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用好“人大代表之家”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通知》要求,推动代表中的领导干部带头进“家”听民声。县人大常委会“点对点”向担任县领导的人大代表发送“进家履职”温馨提示,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走进所在的“人大代表之家”,与基层代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倾听,为全县各级代表树立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标杆。
高效用家,释放阵地活力。聚焦家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组织代表常态化开展接待群众、视察调研、政策宣讲等活动,让代表之家真正成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平台。清溪镇滨河路绿化改造项目、舞雩镇银桥片区、定文镇方井片区“人大代表之家”分别被列入全省人大代表工作“3个100”典型案例汇编;大兴镇集镇公厕改造项目、龙孔镇龙孝路黎明村段路灯亮化项目、寿保镇旺家片区“人大代表之家”分别被市人大常委会列入“票决项目”“人大代表之家”典型案例,家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以“能力提升”破局,锻造履职尽责“先锋队”
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精准化培训、常态化实践、典型化引领”,推动代表从“会履职”向“善履职” 转变。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线上培训等形式,引导代表深刻把握制度内涵、明确履职方向,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动履职实践。
开展精准培训,补齐能力短板。建立“精准化、全覆盖、常态化、多形式”培训机制,内容聚焦代表建议撰写、视察调研方法、选民沟通技巧、政策宣传要点等“实战技能”,采取“请进来授课+走出去学习”模式,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代表传经送宝,组织代表到先进地区考察交流,今年以来已开展镇级专题培训15场,覆盖代表1000余人次。同时,邀请40余名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监督工作,推荐20余名代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重要会议、活动,让代表在“实战”中提升履职能力。
亮明代表身份,密切联系群众。在全县推行“我是代表,有事找我”“民呼我应·代表来了”等主题活动,组织代表佩戴代表证、身着红马甲,主动参与抗旱救灾、防汛抢险、纠纷调解、“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基层治理工作,让群众“看得见代表、找得到代表、信得过代表”。玉屏镇“‘三项措施’全方位赋能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孝姑镇“践行‘三带头’当好‘三大员’”、罗城镇“监督赋能‘未诉先办’”、芭沟镇“以民主之力护航‘花季之旅’”等做法,先后在省、市人大媒体刊发;双溪镇“‘小板凳’上话民生”的暖心实践,获《乐山日报》、乐水乐山融媒体专题报道,代表为民服务的形象更加鲜明。
深化交流互鉴,激发整体效能。搭建镇人大主席团“互学互鉴”平台,围绕履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经验分享、案例研讨、工作复盘等活动,推动各镇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玉津镇人大主席带队赴寿保镇学习“人大代表之家”建管经验,双溪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赴芭沟镇学习借鉴“河道治理”监督模式,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以“品牌宣传”聚力,奏响人大工作“最强音”
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讲好人大故事、传播人大声音”作为提升工作影响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
打造本土专栏,讲好代表故事。制定2025年代表宣传工作方案,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在“微犍为”“掌上犍为”、县电视台、县人大常委会网站等平台,开辟“人大代表风采”专栏,集中宣传30余人次优秀代表履职事迹。从扎根农村的“泥燕”代表曾艳,到坚守乡村教育的“螺丝钉”代表李红英,通过鲜活案例展现代表“为民代言、为民服务”的初心,激发全县代表履职热情。
加强向上对接,扩大对外影响。主动加强与省、市人大媒体及各级融媒体的沟通合作,建立“上下联动”宣传机制,今年已向省市媒体推送稿40余篇,其中《犍为县人大代表曾艳:“泥燕”衔春润龙华》在省人大媒体刊发,《犍为县人大代表李红英:做一颗乡村教育的“螺丝钉”》在《乐山日报》登载,《“荒野”蝶变“花园”“堵心路”转身“舒心路”》稿件获得全省人大新闻三等奖,《与时俱进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宣传工作》被省人大网站刊发,进一步提升了犍为代表工作的对外影响力。
贴近群众宣传,厚植制度认同。以镇为单位建立代表工作群,及时传达政策精神、分享履职动态;充分利用户长会、乡村大喇叭、院坝会、走访入户等“接地气”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案例,讲好人大故事、解读制度优势,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增强群众对人大工作的知晓度、认同感和支持度。
下一步,犍为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创新方法、提升效能,推动犍为人大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贡献更多“犍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