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湖南安化县:打好“三张牌”,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人民之友 发布时间:2025-10-28

省人大代表安化小组在小淹镇视察。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乡村治理、立法监督、联乡办点为重点,努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品牌。

践行“五步工作法”,打好乡村治理的“民主牌”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搭建“民主桥梁”。全县433个村(社区)优选19534名村(居)民代表,实现联系30万户村(居)民全覆盖;县委和“一府一委两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57名基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210名基层人大代表;高标准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78个,进驻各级代表1942名,每年接待服务群众上万人次,动员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码”上找代表、12345热线和联络站反映社情民意2400多条;6名主任会议成员带头进站听取选民意见,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00多个。

以当家作主为核心,全过程规范“民主程序”。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全面推行听、商、议、决、评“五步工作法”,通过定期上门走访“听”民声,村两委共同“商”对策,党员大会集中“议”草案,村民代表会议“决”方案,选民群众跟踪“评”效果,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各环节,覆盖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全维度深化“民主实效”。全县首批试点的52个村(社区)通过“五步工作法”,推动326项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建议意见得到有效解决,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00多万元。今年3月,《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委员会简报》刊发《小县城的大民主,从解决群众身边事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以湖南省安化县为例》,其中仙溪镇人大主席团推进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征地拆迁、东坪镇唐市社区推动人居环境大提升的做法得到重点推介。

办实“两个联系点”,打好立法监督的“示范牌”

办实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县设立立法联络站4个、立法采集点5个、聘用立法联络员5名。先后向省人大法制委提出了制定立法建议项目3个,提出地方立法、法规宣传金点子2个,对3部法律草案,20部地方性法规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建议124条,被采纳18条。2024年1月,针对监督法(修正草案)提出了14条、4600多字的意见建议,寄送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为法工委收到的3封来信之一,并被采纳4条。

办实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基层联系点。在全省县级人大创新开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查监督,三年来审查批准项目128个、投资额119亿元;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专题询问,切实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坚持以工作小切口、民生小项目、财政小资金、累加小成果的“四小”原则为抓手推进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两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积极争取县财政累计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320万元,换届以来全县票决实施民生项目188个;在全县设立2个县直单位联系点、3个乡镇联系点,构建了“省级联系点、县直部门联系点、乡镇联系点”三级联动格局。9月下旬,全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基层联系点工作座谈会在安化召开。

推行“三四五思路”,打好联乡办点的“基础牌”

构建“三轮驱动格局”。乡镇党委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认真研究解决人大工作重大问题;乡镇人大组织和动员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有效履职;乡镇人民政府主动接受人大及其主席团的监督,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安化县人大常委会明确6个重点办点乡镇,主任会议成员、机关委室深入联系乡镇“面对面”开展业务指导,推动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人大积极作为、政府支持配合的“三轮驱动格局”。

落实“四个归位要求”。严格按照《湖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依法履行法定职权,形成了“人大主席专职抓、人大副主席协助抓、人大办干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县人大常委会加强典型的挖掘、培育和推广,召开全县乡镇人大工作观摩交流会。各乡镇紧紧围绕法定职权举行会议、开展活动,落实了思想认识归位、工作职责归位、力量精力归位、工作成效归位的“四个归位要求”。

实现“五好工作目标”。坚持以“四个机关”建设为目标导向,县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和人大专职副主席赴全国、省人大培训基地开展履职能力培训,并组织4个业务宣讲团赴全县各乡镇开展巡回宣讲,受众1500人次。乡镇人大议事决策程序不断规范、议决监督实效明显提升,形成了站位更高、监督更严、队伍更活、效果更实的生动局面,安化县健全乡镇人大工作激励机制的做法在全省基层人大工作推进会上得到表扬,实现了会议召开好、活动组织好、群众联系好、代表服务好、民主实践好的“五好工作目标”。

安化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江南镇调研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