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赋能 破局提质 武汉市汉南区人大助力车谷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蔡青 罗祖东 编辑:赵佳敏 来源:湖北人大 发布时间:2025-10-28
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推动“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全区产业能级持续跃升、高素质人口加速聚集,群众对优质初中教育的期盼愈发迫切。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关切、主动担当作为,将《关于建设优质初中的议案》确定为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1号议案,全年紧盯不放、精准监督护航,奏响了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初中教育提质增效的“合奏曲”。
倾听民声,群众心头事成为人大议案
“如何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初中教育?怎样为区域发展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这不仅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更是摆在区人大常委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4年8月起,为摸清全区初中教育现状,汉南区人大常委会集中3个月时间,组织人大代表深入校园、走进社区和企业,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广泛倾听各方声音,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经过研判分析,近年来全区初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经开片公办初中普高升学率提升至59.75%,2024年中考总分平均分位列中心城区第4名,但仍存在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师资供需失衡,随着新建公办学校大批量集中投入使用,师资紧缺、优秀师资被稀释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二是班额管控承压,部分学校为应对教师结构性不足被迫压缩班级数量,导致55人以上大班额现象出现,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三是办学质量不均,公办与民办初中办学质量存在差距,公办“头部”初中资源投入不足,小学优质生源流向民办初中的比例增大,影响公办教育整体竞争力;四是人才培养存在短板,缺乏高水平专业化师资,尚未形成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区域发展对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建设优质初中的议案》被确定为1号议案,群众的“心头事”变成人大监督的“要紧事”。会后,汉南区人大常委会就议案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区政府迅速制定任务清单、时间清单和责任清单,将议案办理与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议案办理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把牢关口,沉浸式监督织牢议案办理闭环
为督促办好1号议案,汉南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构建全链条监督闭环,注重源头引导、全程加力,实现议案办理高质量、效果高质量。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汉南区人大常委会将1号议案办理纳入2025年度监督重点,实行常委会分管副主任领衔督办、教工委对口督办、代表面对面督办。春节刚过,汉南区人大常委会就迅速行动,成立由议案提案代表、部分常委会委员和教育领域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实地走访经开一初中、育才中学等区内重点学校,分别召开职能部门、中学校长、学生家长等座谈会,找对策、谈想法、提建议,督促教育、财政、科创等区政府承办部门提高站位,将建设优质初中学校作为“头号工程”来抓。
集中督办,破解难题。6月,议案办理进入关键时期。汉南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集中督办,邀请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教育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议案办理工作进度。围绕难点、堵点问题,组织提案代表与承办部门面对面交流。代表们就围绕师资引进、集团化办学、薄弱校提升等关键环节积极建言,提出了各类意见20余条,推动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这种“嵌入式”的监督,不仅看报告、听汇报,更深入学校看变化、问成效,确保督在关键处、查到点子上。
持续跟踪,务求实效。汉南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建立议案办理台账,动态掌握进展情况。通过定期联系、走访调研等形式,持续关注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核心举措的落地情况,推动承办单位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确保议案办理成效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区人大常委会还将面向代表对1号议案办理情况进行“背靠背”测评,测评结果通报全区,确保监督不断档、成闭环。

始结硕果,汉南区初中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今年以来,在汉南区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和推动下,区政府攻坚克难、精准施策,全区初中教育事业逆势而上,呈现向上向好的喜人态势,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打出师资引育“组合拳”。为建设“车谷强师”,破解“师资之困”,区教育局着力配足师资力量,全区初中年级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首创“高起点”员额制招聘揽才69人,赴北师、华师等高校“靶向选才”签约36人,名师名校长专项招聘同步推进,有效缓解了师资总量与结构压力。同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高效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用,全区331名初中教师实现职称晋升。建好“校长领导力思享会”“教学管理拉练”等赋能平台,“三名”(名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实现学科、学段全覆盖。
下好提质发展“三步棋”。区教育局持续推进“强初”提质行动,聚焦薄弱学校、学科建设和课堂改革三大重点精准发力。在薄弱校提升上,精准实施“一校一策”,并通过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引入武珞路中学等资源)和教联体“试验田”建设,加速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学科建设上,设置学科基地15个,精品教学资源库共享共用136套,实现中考学科“全域覆盖、全科支撑”。在课堂改革上,推进“学科+ AI”融合创新,在经开一初中、三中试点“智能学习课堂”,在二中、江大实验中学深化“自主互助、小组合作”,5个优质课堂上榜“湖北好课堂”。今年中考再创佳绩,经开片区中心城区公办普高上线率达65.34%;汉南片区中心城区普高上线率两年提升17个百分点,初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开辟人才培养“新赛道”。根据代表提出的建议,重磅推出“车谷英才2150计划”,覆盖初中100人,构建小初高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长链条;首设“光亚少年班”,探索资优生早期培养特色模式。成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心,分学部配备专职团队,实现学段贯通培养;开展30余场“院士专家进校园”等科普活动。创新体艺特长生“一条龙”培养机制,打通武术、田径等项目的人才成长通道,让学生“特长不埋没、成长有路径”。
初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车谷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当前,1号议案办理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接下来,汉南区人大常委会将坚持把发展初中教育事业纳入常态监督视野,健全长效机制、强化跟踪问效,主动回应群众对初中教育的新需求、新期盼,为助力全区“十五五”期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