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者: 编辑:赵佳敏 来源:黑龙江人大 发布时间:2025-11-12
谈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群众说得最多的便是:“以前‘人大代表’只在嘴边说,现在‘人大代表’就在眼前站!”这份感慨,正是对联络站建设最实在的认可。
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法定阵地”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哈尔滨市双城区人大常委会围绕省市人大部署,立足“古堡振兴、代表有责”主题,创新探索“联络站+”模式,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民主实践网络,让群众诉求有回应、民主权利有保障,在新时代联络站建设中书写出高质量的“双城答卷”。目前,新兴街道、承恩街道、希勤乡等联络站荣获哈尔滨市星级联络站称号,全区联络站建设呈现“重点破题、特色突出、整体向好”的良好态势。
政治立站:把牢民主实践“定盘星”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联络站工作的根本遵循。双城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政治立站”不动摇,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联络站建设全过程,着力筑牢基层人大工作“主阵地”。通过联建、共建等方式创新党组织架构,建立党支部7个、党小组12个,实现党组织对党员代表全覆盖、党的工作对代表工作全覆盖,确保联络站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
强化理论武装是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关键。双城区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第一要事”,明确每季度第一周星期五为代表集体学习日,采取站长领学、专家辅导、集体研学、线上线下结合等多元形式,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56次,代表“轮值领学”98次,系统学习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代表政治站位和履职本领,确保联络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
特色美站:打造民主协商“会客厅”
“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双城区人大常委会建设联络站的核心目标。围绕“一乡一主题、一站一特色”理念,紧盯固定场所、硬件设施、规章制度“三要素”,因地制宜打造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民主阵地,让群众愿意来、喜欢来、常来常往。
希勤乡联络站植入满族风情元素,增设室外乡情宣传栏,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乡土故事让联络站充满温情;承恩街道联络站选址临街、标识醒目,群众路过即可进站沟通,“人气”持续高涨;联兴镇联络站通过内部腾退调剂,将办公面积扩大到100多平方米,从“小单间”变身“大套房”,让代表履职更有归属感。如今,双城区已建成代表联络站27个、代表之家39个,构建起“区有代表服务中心+乡街有联络站+村社企业有代表之家”的1+27+N工作体系,让民主实践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

活动强站:激活为民服务“动力源”
“古堡振兴、代表有责”,双城区人大常委会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推动代表活动项目化、工作落实清单化、服务选民常态化,打好为民服务“组合拳”。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人大工作、人大代表、政府部门“四进站”要求,将代表接待日、议事日等规定动作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不断放大“联络站+”效应。
结合农忙农闲时节特点,双城区精心设计“自选动作”,让代表服务更接地气。农忙时,永胜、兰棱等联络站组织代表聚焦“老弱病残”群体,开展抢种抢收帮扶;农闲时,活动重心转向环境整治、文化惠民,引导群众告别“唠嗑打牌”的旧习惯,走上“四季挣钱”的致富路。“百名代表连千户、千名代表进万家”“亮身份、做贴心人”等活动持续开展,1100多名代表进站履职,累计开展活动96次,接待选民6000余人次,用一件件“邻里小事”让群众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民主就在眼前。
实事兴站:架起为民解忧“直通车”
“建站为民,重在解事”。双城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联络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代表当好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服务发展、为民解难中展现代表担当。
依托联络站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采取“接待+普法”模式,围绕《哈尔滨市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召开座谈会9次,走访基层单位18个,收集修改建议50多条,让立法工作充分吸纳民意;新兴街道联络站在经开区设立规上企业服务点,驻站代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助力飞鹤、韵达等龙头企业安心经营,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人大力量。针对群众反映的道路破损、出行不便等问题,联动政府部门推进民生改善,维修道路2.4万平方米,清理绿地37.7万平方米,开通市区公交班车,让百姓出行更便捷。
汛情来袭时,梅景灿、吴芳勇等人大代表挺身而出,送物资、上一线,与群众共克时艰;针对城区供水、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环境治理等热点问题,代表们跟踪督办、持续发力,累计解决各类民生实事117件,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让民主获得感直达民心。
民主活站:绘就政民并进“同心圆”
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双城区人大常委会着力让联络站成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决策、监督落实的重要平台,持续激发基层民主活力。联兴镇联络站创新“一线学、一线看、一线评”模式,组织代表与农业、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现场视察环境整治工作,将监督关口前移,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在村庄清洁行动中,代表带头参与、全程监督,累计投工投劳1.1万人次,出动车辆6800台次,清理垃圾3.69万立方米,13个村获评哈尔滨市和美乡村四星级村;围绕“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组织代表进“站”回“家”开展调研,广泛听取群众对发展方向、重点任务的意见建议,让规划蓝图更贴合民心。全区各级代表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接待走访群众3000余人次,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放心事、暖心事。
依法治站:树立代表履职“风向标”
规范有序是联络站长效运行的保障。双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治站、从严治站,对原有11项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完善细化为8项核心制度,创新推出代表进站预告、值班、约谈等机制,让联络站工作有章可循、高效运转。
将联络站工作纳入“四个体系”管理,把代表进站履职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用好考核“指挥棒”倒逼代表主动作为。对不按时进站履职的代表进行约谈,推动代表从“荣誉代表”向“责任代表”转变,树立起务实担当的代表队伍新形象。
小小联络站,为民大舞台。哈尔滨市双城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未来,将继续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让联络站成为倾听民声的“窗口”、凝聚民心的“阵地”、推动发展的“引擎”,为双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民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