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河州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编辑:郭翼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09

关于红河州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年6月28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工作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助推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更好发展。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安排,州人大常委会组成由普绍忠主任、向从科副主任分别担任组长的两个调研组,于2021年6月4日前,对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了蒙自、建水、石屏、弥勒、泸西、屏边、金平7县(市),其它县(市)报送材料。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红河州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十三五”以来,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加强对全州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精准施策施措,全州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增长。2020年12月,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4.4亿元,年均增长10.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4.8亿元,年均增长10.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0元,年均增长9.6%。全州粮食种植面积577.8万亩,产量183.49万吨。全州水果种植面积达301万亩,产量318万吨,综合产值225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232万亩,产量414万吨,综合产值136亿元。花卉种植面积达25.7万亩,鲜切花产量9.26亿支,综合总产值82亿元。全州出栏生猪331.4万头、肉牛36.77万头、肉羊95.12万只、家禽5811.65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45.29万吨、禽蛋产量9.21万吨、牛奶产量7.65万吨。完成省级考核的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八个重点产业现价综合产值646亿元,排全省第3位。

(二)基础设施建设高效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目前,累计建成各类水库497座,坝塘2644座,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11.07亿立方米。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804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590件,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持续推进全州农网改造和能源建设工程,建成风光水电项目48个,新建及改扩建44座35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基本得到保障。全面推进农村“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8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到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预制块弹石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所有建制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州13县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部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州委、州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组织起来、迎难而上、决战决胜。全州7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79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1.03万户91.0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已得到历史性解决。

(四)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粮食生产安全和供应得到保证。近年来,全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扛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省政府下达我州耕地保有量任务95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36.17万亩,我州均在规定范围内。全州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抓手,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7.8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52.83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10.9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20年粮食产量达183.49万吨,较2015年年底增长10.39万吨。

(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一县一业”初具规模。通过农业产业化培育、龙头化带动、品牌化提升,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主线,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抓手,持续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一是产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面积分别达301万亩、232万亩、26万亩、125万亩,比2015年增加72万亩、53万亩、10.6万亩、20万亩,二是产业示范效应明显增强。开远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弥勒市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发展先行区,蒙自市、开远市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泸西入选特色县。蒙自市引进海升、佳沃、温氏、正邦四大国家级龙头企业,建成草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全州55家企业9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48家企业103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9家企业9个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四是热区开发成效显著。红河县巩固发展芒果、沃柑等干热河谷特色产业25.3万亩。其中:芒果种植11.95万亩,柑橘3.48万亩,产量达15.59万吨,产值5.88亿元。

(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深化拓展全州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织实施。巩固和扩大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成果,全州13县(市)全部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

工作中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每周由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对各县(市)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每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视频调度会议,通报各县(市)开展工作排名情况,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公厕提质达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成绩全省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弱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到位。一是全州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优的问题突出。高标准基地少。基地化率仅为8.5%,耕地亩均产值3800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上下波动。现每公斤猪肉价格由高峰时期的30元左右降至现在的12元左右。少数养殖场建设缓慢,如弥勒新哨温氏种猪场二期项目原计划今年建成投产,现预计要明年下半年才能投产。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薄弱。部分村庄供水保障质量不高,客运站点、千兆光网、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网点等没有实现村级全覆盖。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仅为56%,低于全省14个百分点。四是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存在差距。2018年,全州农业农村项目资金支出66,864.35万元,仅占全州项目资金的2.84%;2019年,全州农业农村项目资金支出97,602.91万元,占全州项目资金的3.3%;2020年,全州农业农村项目资金支出113,717.71万元,占全州项目资金的3.46%;2021年1-5月,全州农业农村项目资金支出83,788.16万元,占全州项目资金的6.4%。投入比例过低,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到位。

(二)巩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扶贫“志智”双扶工作任重道远。目前,全州录入系统的“两类人员”共25779户109563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6567户73363人、边缘易致贫户9212户36200人),已消除风险24990户106756人。农村低保对象16.8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10.46万人,共有农村特困人员7823人,不同程度还存在返贫风险。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仅占47.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脱贫人口占全州脱贫总人口的67.28%,扶贫“志智”双扶工作任重道远。

(三)耕地保护任务艰巨,粮食生产和供应安全存在不稳定因素。一是存在部门履职不到位,监管不力现象。据全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顿统计,全州共摸排乱占耕地建房问题64351个,整改任务艰巨。二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不均衡。少数县(市)重视不够,重开发、轻管理,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三是生产成本增加、农药物资涨价,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四)农业龙头企业少,比较效益有待提升。一是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不多,国家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省级龙头企业仅82家、占全省9%,亿元以上龙头企业仅35家、占全省7.5%;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78:1,与全国2.4:1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知名品牌少。“三品一标”认证数量348个,仅占全省5.5%,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

(五)农村人居环境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乡村振兴工作有待提质增效。今年,全省“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向农村延伸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行动已全面铺开,由于资金不到位,导致工作推进滞后、效果不佳,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乡村振兴促进法于4月29日通过,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还有待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

三、调研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和宣传普及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二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要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发挥北部坝区规模农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南部山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3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优质畜禽供给基地”5个基地。三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州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在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强化规划引领,理顺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衔接,注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工作衔接。二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开展帮扶工作。三是完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组织化转移输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持续发挥消费扶贫的助推作用。四是织牢织密综合兜底保障网,确保每户贫困户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以产业兴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

(三)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安全。一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省州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加强国土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种植粮食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先补后占”的占补平衡要求。二是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要依法依规管理,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三是切实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州县(市)政府要认真履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粮食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各县(市)政府要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共同维护好地区粮食生产和供应安全。

(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要求,做深做实调查研究。摸清全州农业农村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十四五”规划,完善全州农业农村规划,抓细抓实2021年全州农业农村工作。二是组建工作专班,高位推进全州产业发展工作。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实施“一二三”行动,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发挥北部坝区规模农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南部山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三是全力打造“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3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优质畜禽供给基地”5个基地。四是做强大产业,做精小产业。要充分发挥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的气候优势。在“早”字上做文章,以早熟葡萄产业为主导,全面推进早熟葡萄、早熟柑橘、早熟蓝莓、优质石榴等特色产业种植。五是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加快构建起以“稻谷、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畜禽”等优势品种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发挥北部坝区规模农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南部山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持续推进红河谷综合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县(市)要加快实施百万亩干热河谷开发工程,推动荒山荒坡变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力争5年内把红河干热河谷建成全省干热河谷开发示范区。

(五)以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是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二是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为抓手,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落实“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要求,大力推行“五小三公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三是切实抓好合作社和农村群众、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之间的“双绑”发展,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壮大集体经济,助推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村庄人居环境,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