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人大代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

作者: 编辑:郭翼 来源:江口镇人大 发布时间:2022-04-09

关于基层人大代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主体在基层,基层承担着战略实施的具体职责,战略如何推进、措施如何制定、实施效果如何保障,关键是看基层推进方式、方法、力度和成效。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缺乏。当前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年人,且文化水平较低,“三农”带头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等都较为缺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的突出瓶颈;二是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如今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还有差距。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耕地少,农业生产缺乏规模,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四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齐全,农村文化队伍薄弱。

为此,基层人大代表如何发挥代表作用,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乡村美丽、农民幸福,成为了代表为之努力的方向,成为摆在每个人大代表面前的一项重要“考题”。

二、建议意见

(一)提高认识,凝聚乡村振兴共识

基层人大代表要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镇各村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和升级,进一步加深对乡村的了解、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人民的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基层人大代表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农村工作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代表要主动学习有关“三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读懂、悟透有关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避免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

认识代表使命与担当。基层人大代表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在乡村振兴中有所贡献既是党和国家对人大代表的客观要求,也是自身的主观诉求,勇于承担责任,将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努力发挥好决策参谋、推动落实、视察检查等职能,使人大制度和代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彰显优势、深入人心。

(二)调查研究,发挥建言献策作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代表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提高议事决策水平的关键所在。

乡镇人大代表要清楚地了解,搞好调查研究,提出本镇本村乡村振兴思路的建议意见是代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重要前提,是广泛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当前,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很突出,例如: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保障还没有完全到位,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依然困扰着农民,农民的文明程度和农村的稳定程度还有待提高等等。乡镇人大代表要结合这一系列客观存在的问题,确定好调查研究的选题、内容、方法和任务,深入基层,深入百姓,倾听一线声音,掌握一手资料,从调查研究中发现本镇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实施的难点和焦点,了解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的热点,准确把握“三农”工作实情,提出有质量的工作建议,供乡镇党委、政府在制定方案和决策实施过程中参考。

(三)强化监督职能,谋划乡村振兴实招

人大代表担负的监督职权是宪法赋予的国家职权,基层人大代表应予支持于监督之中,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催化剂”。

选好监督议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乡村实际,确定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污染防治等主题,深入农村一线,对乡村振兴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视察检查,深挖问题根源,了解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与问题,有力推动乡村农村事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监督刚性。基层人大代表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是要敢于提出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在依法监督中,要避免“搞形式、走过场”,不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要直言不讳的指出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的症结,体现代表监督应有的硬气与担当,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追踪监督效果。要督促相关部门对照问题清单,认真逐条予以落实并及时向当地人大进行报告,组织代表对相关部门的整改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较低的启动专题询问、特定问题调查程序,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广泛联系群众,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基层人大代表要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进农民、深入农村,掌握农民的需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宣传三农政策。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自觉成为乡村振兴政策传播者、工作实践者,积极做好宣传“三农”政策、讲述“三农”故事、传播“三农”声音等,发挥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作用,营造出全镇上下聚焦乡村振兴、关注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发展氛围。

征集群众意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活动室”等代表履职平台,并依托“人大代表接待日”等活动,让代表更多的接地气,加强同农民的联系。同时,通过收集QQ、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中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议论、群众信访中的内容等了解民意。基于农民立场去思考乡村振兴是什么,主动聆听农民的声音,考察农民需要的生活、需要的农村是什么,最大程度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回应群众关切。在基层人大代表中开展集中走访活动中,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认真记录民情民事,回应群众关切。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政府解决的实际问题,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能够协调解决的帮助协调解决,不能够协调解决的梳理成代表意见及时反映。       

(五)提升代表素质,发挥参谋决策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基层人大代表要认真学习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和党委的总体部署要求。通过深入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推动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地。

开展集中专题培训。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结合,学习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外地农业农村建设先进经验,研究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围绕乡村振兴灵活运用研讨会、履职经验宣讲、专题研讨和辩论、社会调查等各种培训形式,提升代表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分散自主学习培训。在集中学习培训之外,组建代表小组,开展小组学习、知识共享、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向代表发放乡村振兴理论学习资料、搭建网上学习平台等形式,指导并支持代表个人自主学习研究乡村。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学习交流会、代表论坛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激发代表自主学习培训动力。

(六)参与乡村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带头人。人大代表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人大代表参与乡村振兴的可能路径。

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利用代表的社会资源网络,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涉农领域的人大代表进行深入交流,着力打破信息壁垒,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引领作用、三农专家的智库作用、人大工作的促进作用,促进项目对接、技术对接、人才对接,助力农村产业兴旺、人才兴旺。

善于借鉴先进经验。基层人大代表在熟悉当地农村情况外,更应主动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典型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闻。选择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相近,产生问题相仿的地区进行考察,对标先进,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比总结,找差距,寻措施。

提高调研针对性。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面广,基层人大代表难以全面覆盖,这就需要代表以自身工作和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典型乡村,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参政提案等成果,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建言献策。

发挥文化倡导作用。积极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在思想素质、个人品质、眼界见识方面的优势,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书屋、微宣讲等载体和形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唤起农民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以深切的乡土情结增强农民对乡村的归属感、认同感,以此来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