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治中国>

执法检查严守生态“绿码”

作者:王岭 编辑:刘丽媛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6

执法检查严守生态“绿码”_中国人大网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法律以其独有的刚性给“绿水青山”以制度保障,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2014年新修订的环保法“长出牙齿”,成为中国环境立法史上重要里程碑。

为了让“牙齿”更锋利、咬合更有力,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法开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指出,这次环保法执法检查也是对本届以来生态环保法治建设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回顾和检验评估。

从三月春浓,到六月徂暑,执法检查组赴黑龙江、山西、西藏、宁夏、福建、四川、江苏7个省(自治区)开展检查。同时,委托其他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法律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

延续过去四年环保领域执法检查“动真碰硬”的基调,执法检查中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网络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引入第三方评估……一项项“新招实招”与“常规动作”相互配合,意在用更务实的举措掌握法律实施情况,用更多元的渠道汇集各方智慧,用更强劲的力度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图/视觉中国


旗帜鲜明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检查的各环节全过程。”2022年3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栗战书委员长发出动员令。

建设生态文明,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可以说,环保法执法检查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

在黑龙江,栗战书委员长在检查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时强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推进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法律的实施和监督,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这一科学理论贯彻落实。

在西藏,张春贤副委员长要求,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在福建,沈跃跃副委员长指出,开展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际行动,是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具体举措。

在四川,丁仲礼副委员长叮嘱,四川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如既往地坚决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认识贯彻实施好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意义,坚持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山高水长,映照初心。执法检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无论是在执法检查组全体会议上,还是到地方实地检查,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使执法检查成为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面有效实施法律的过程,用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贯彻落实。

伴随着执法检查告一段落,7月中旬,沈跃跃副委员长在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出阶段性总结:“从检查情况看,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境保护法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更加明确,法律规定的重要制度有效落实,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显著增强。”


汇集民智 在检查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在执法检查中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大创新举措。自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首开先河后,已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规定动作”。

“督促停产整治及其他有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企业按照‘一矿一策’整治方案,及时完成整治任务。”“依托龙江大森林、大湿地等生态系统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碳汇的‘调节器’和‘稳压器’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既要加大执法力度,又要科学把握执法尺度。要科学结合执法和引导,最大程度发挥法律作用。”……

6月中旬,检查组在黑龙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除各级人大代表外,参会人员中不乏种粮农户、专家学者、基层执法人员、相关企业负责人,大家直奔主题,各抒己见,涌现出一件件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建议,凝聚推动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的强大合力。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据统计,检查组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深入到20个地市,召开16场座谈会,听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实地查看了101个单位和项目。

“邀请代表广泛参与执法检查,是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措施。”在西藏,全国人大代表扎西江村全程跟随执法检查。在他看来,通过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让更多代表参与执法检查工作,聚焦法律实施,反映群众意见,有利于更好地贴近基层、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助力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底色。

5月16日上午,执法检查组来到福州市仓山区流花溪串珠公园,只见水清河畅、绿柳成荫,如同走在一片诗情画意中。

“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卢玉胜曾经的家就在附近,“过去的流花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不堪忍受。”据卢玉胜代表介绍,2014年环境保护法修订后,福州市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程。目前,福州市内河黑臭问题已基本消除。

“检查组领导和成员白天马不停蹄走访调研,晚上开会总结,可以说是‘白加黑’!”卢玉胜不禁感叹,“检查组每到一处检查都会深入调研了解法律在贯彻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总结,并对地方提出整改要求。”

为更好地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优势和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结合环保法执法检查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就地就近就便开展监督。代表们紧扣法律,深入基层、走进一线,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企业园区问民生、谈症结、察实情,听取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带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多措并举 推动生态环保法律制度全面实施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环境保护法是一部在生态环保领域起统领作用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构建起生态环保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在2014年经全面修订后,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贯彻实施好法律,首先要学习好法律、掌握好法律。检查组坚持把法律学习宣传贯彻到执法检查全过程。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900多万人次参加“学习强国”环境保护法知识专项答题,各地人大组织41万余人次参与问卷调查,有力推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其间,检查组每到一处,都会询问当地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情况。

黑龙江将环境保护法纳入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采取“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山西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西藏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紧盯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宁夏各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福建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四川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开通地铁“环保专列”,倡导绿色出行;江苏举办六五环境日系列活动,连续三年开展“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等活动。各地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引导公众增强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实效。执法检查坚持上下联动,各地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法检查组所到的7个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执法检查,各级人大协调联动,形成了人大监督强大合力。各地克服疫情影响,采取视频座谈、网络调研等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安全有序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推动法律有效实施。

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怎么样、效果怎么样,少不了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

引入第三方对法律实施情况和效果开展评估成为执法检查的“保留曲目”。据了解,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院牵头,会同有关单位用客观中立的数据、案例、事实说话,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