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藏族文化的生命力
作者:扎西多杰 编辑:王佳宏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09
扎西多杰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团长
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到北京,把家乡人民的心声带到人民大会堂。我和所在文工团同事们的成长轨迹,其实就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藏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写照。
1978年,14岁的我加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工团。时至今日,我仍记得老师第一次把琴“架”在我脖子上的感觉:别扭,不舒服。这一时期无疑是玉树文工团发展的“黄金年代”,创作、演出……一年到头,国家级的奖项就能拿回好几个。就是在这种浓厚的创作氛围中,我作为小提琴手快速成长起来,并在渐渐摸出一些门道后,从演奏向创作转型。
1987年,我从甘肃学习回来。当时歌舞团进了一批新人,整体力量得到加强,我也有了音乐创作的时间。团里排练了一个新舞蹈,“半路出家”的我担任编曲。几经修改,歌曲《美丽的玉树》创作完成,并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随后创作的《妈妈的羊皮袄》等一系列歌曲,让我名声大振。20多年间,我陆续创作了300多首歌曲,在一次次探索中,我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认识。
玉树是我的根,民族文化是我们的魂,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饮食习惯和风俗礼节各有不同,都值得挖掘和保护。比如,藏族歌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但很多民歌只在民间流传,想办法把这些音乐传承下去,不仅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更能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歌曲创作中,我邀请藏区各地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指导演员排演,使曲风融合了现代音乐与藏族传统民歌特色,并在舞台上还原了当地民俗。这样的尝试不止一次。近年来,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支持,我所在的歌舞团先后编排了一大批舞剧和民俗音乐剧,对推动玉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起到很大作用。
国家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让我备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作者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