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说>

杨来法:统筹施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者: 编辑:陈瑞瑞 来源:检察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06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逐步完善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定维护农民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 杨来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我们农村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对此,我建议从以下五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推动文化振兴,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基因密码,也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凋零,一些特色传统村落正在消失,农村高价彩礼、封建迷信、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亟待纠正治理。我认为,必须把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旗帜鲜明地反对天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要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并展现其魅力和风采,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逐步完善基本现代生活条件。目前部分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与现代生活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道路、供水、能源、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条件还需持续改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们要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努力完善乡村水电路气信和物流等生活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提升生产生活便利。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县、镇、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做到布局合理。要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将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村庄风貌更加突出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富有特色又功能完备,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第三,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做实做强种养业,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拉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导向,立足县域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旅游景区、观光园区带动作用,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多元价值得到有效开发,提供更多就近、稳定的就业岗位,保障农村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就业技能和质量。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正确把握资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定位,设置好“红绿灯”,加强全过程监管,引导资本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与农户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第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类乡村组织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发挥县级在乡村治理中领导指挥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发挥村级组织基础作用,增强村级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第五,健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要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农民群众受益。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政府引导保障作用,政府要切实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行管护。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农村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社会风俗习惯不同,农村工作直接为农民服务,随时接受农民检验,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尊重规律,坚决防止和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维护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以优良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访整理:记者 刘立新 通讯员 吴占京 白全忠)


(责任编辑:陈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