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的学问

作者:张广友 编辑:赵保君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02-14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凡事须得研究,才能明白。”从事人大工作多年,我也悟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做好一行就得下功夫研究。

人大调研就是一门学问,搞调查研究就要先搞清楚何为调查研究,于是我查阅了《辞海》,《辞海》说:“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的具体运用。”何谓人大调研呢?应该是对人大工作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是辩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人大调研工作如此重要,该如何开展?我的经验就是要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掌握和运用。我在人大调研实践中体会最深的就是人大调研要学会“八法”。

实地调查研究法。调研是各机关最常用的工作方法,人大调查研究虽有其特殊性,但实地调研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的落实,一个问题的解决最终都是在实地,到了实地看看,再听汇报、看材料,才能获得真实效果。

座谈讨论法。人大调研必须开好座谈讨论会,座谈讨论会围绕专题展开,座谈讨论中要营造人人畅所欲言的氛围,还要善听善问善启发引导,尤其要能听牢骚之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藏在牢骚语中。

查阅资料法。调查研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找相关素材。查阅资料要本着客观的态度,站在公正的角度去取舍。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一般采用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两种方法。问卷的范围要尽量扩大,克服局限性,减少片面性,使更多的人在问卷中发声。

个别访谈法。个别访谈就是走访需要核实印证的相关人员。对个别访谈的人应加强思想引导,防止报忧不报喜或报喜不报忧。

视察调研法。人大视察是人大常用的监督方法,在视察中要用好眼,用好嘴,用好腿,做到眼明能看出问题,嘴巧能问到问题,腿勤能摸准情况。

听取报告法。人大调研每到一地都要听取被调研单位的报告,报告不仅要听,还要问,不要把听报告变成读报告,那样只能看到纸上的东西,纸外的东西却没得到。

调研总结法。凡调研都要有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梳理、总结、凝练。如何把调研情况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就需要在调研总结中具体分析,写出真实可靠的调研报告。

掌握了人大调研的八种方法,应是找到了人大调研的基本路径,这可以说是入门的学问。要真正把一门学问学到手,还要知道有哪些不能做?我的经验是要“六戒”。“六戒”说到底是克服人大调研中的形式主义。

一戒先入为主。人大调研是带题调研,也就是说提前定题,针对问题调研。带题调研的好处是有备而去,被调研单位往往又是有所准备,这种“双备”情况,会使调研人“先入为主”,给被调研单位定好了调、划好了格。因此,在调研中要尽量让被调研单位畅所欲言,防止捆住手脚。

二戒蜻蜓点水。人大调研要深下去,不能浮在表面,如同蜻蜓点水。有一种情况是人走下去了,但调研中走马观花,骑在马上不下来,坐马看花却摘不到花。

三戒居高临下。高高在上,以老师自居,我问你答,而且不能越圈破题。这种“先生式”调研,基层群众是不欢迎的。把身子弯下来,蹲下去和群众一起谈天说地,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互动中,才能得到需要的东西。

四戒藏忧报喜。调研就是摸实情,就是找到“忧”,以“忧”为突破口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调研对象如果报喜藏忧,也就会掩盖了问题,“忧”得不到,何以解忧。

五戒以点代面。调研往往去的是点,点上的东西是否反映了全部的面和事物的本质,需要加以分析、量化、比较,如果以点代面,可能会因误判致使决策失误。

六戒以调代研。调和研实际是一项工作的两道程序,“调”是走、是问、是查。而“研”则是分析归纳、总结提炼,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调”用了功,而“研”没下力,只做了半篇文章,会导致整个调研苍白无效。

近日,我又认真思考人大调研这个命题,想到了毛主席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著作。对照毛主席的调研实践,深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么重要。毛主席在1931年4月2日《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又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作了补充和发展,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一是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怎样才能作正确的调查研究呢?学问当然很多,最基本的学问就是要掌握调研准备的学问,调查过程的学问,研究分析的学问,以及核查审查的学问。新时代的人大调研又有许多新方法新学问,调研报告的形成更是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包括逻辑推理、系统分析、矛盾分析和统计分析等。但不论采取什么调研方法,前提是要态度端正,放下架子,向群众多问多学。眼睛向下不能昂首望天,趾高气扬是学不到人大调研这门学问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