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抓细代表工作载体建设 高质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者: 编辑:崔斌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03-31
陈发祥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规范提升强阵地
围绕创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代表联络站、室建设。通过抓阵地促规范、抓规范促提升,使联络站更具特色、更接地气、更贴民心。一是优化布局。按照贴近群众、就近服务原则,科学设置联络站,其中5个位于闹市街区、4个靠近大型社区、4个紧邻党群服务中心,将民意“直通车”开到群众家门口。二是丰富内涵。围绕代表学习、依法履职、选民接待等,各联络站建立代表书屋、法治园地、人大制度史长廊等特色功能室,完善制度150余项。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对四级人大代表进行同步“充电”。三是突出特色。引导人大代表所在单位建立专业代表联络站9个,把代表履职延伸到行业内,更好地发挥专业联络站在推进行业问题解决方面的利剑作用。
灵活高效重活动
依托代表联络站、室,推进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多渠道、常态化,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一是亮明双码、吸纳民意。常委会决定每周三为代表接待日,每月20日为 “人大代表活动日”,联络站二维码和代表二维码在站内集中展示,亮明代表身份。区领导带头进站,区委书记4次走进联络站与群众交流互动。各联络站邀请法律、教育等行业代表进站开展专题接待活动,组织代表上门走访。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走访选民820余人次,收集解决问题261件,切实解决了群众的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代表们接连向市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反映宛城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为此宛城区成立4个教育集团,投资近20亿元建成4所完全学校,实现了群众“上好学”的期盼。二是局长进站、即交即办。围绕推进建议办理,组织政府部门负责人进站与代表直面沟通,当面办理。2022年12月20日,区政府两名局长来到东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针对背街小巷停车难题,代表建议利用闲置国有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这一建议很快通过市场化运作得以落实。三是强化监督、成效民评。各联络站围绕项目建设、中小学校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47次。组织开展“手拉手督政”活动,城区5个街道代表联络站围绕城市更新、财税收入,8个乡镇代表联络站围绕医共体建设、振兴高中教育联合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区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四是重点督办、清单销号。对人大代表建议分门别类开展集中督办活动。2022年6月,围绕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的12条教育方面建议的办理,组织教育、财政、发改等8个单位的局长、20名人大代表开展视察,并在代表联络站召开督办会。市实验学校是南阳市承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后建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名校,因校园场地狭小,“大班额”问题严重,群众意见大。通过市、区人大代表集中反映,在校园南侧新征地1.73公顷,新建成两栋教学楼,在2022年秋季开学时顺利投入使用。五是民生实事、代表票决。逐步形成群众提意见、人大代表票决、政府实施、人大代表和群众监督测评的工作机制,找到了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服务大局求实效
通过加强代表联系,宣传代表先进事迹,不断强化代表服务全区工作大局的责任和担当,努力当好党委助手、政府推手、人民帮手。一是建立代表“四联系”制度。即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党员代表联系党外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二是树立正面宣传舆论导向。深挖代表先进事迹,讲述履职真情,更好地激励代表勇担当、乐奉献。三是代表奋战一线展风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代表们积极奔走呼吁、牵线搭桥,招商一线成为“联谊联络站”;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人大代表争当引领者和推动者,创文一线成为“督创联络站”;在城市更新工作中,代表们冲锋在前,征迁一线成为“攻坚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