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主任访谈>

积极行使人大职权 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 编辑:崔斌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05-24

640.png

应美星

江西省鄱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保障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鄱阳县人大常委会作为江西省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一直全程参与省市重要法规条例的制订修缮。为配合省市人大立法工作,鄱阳县人大常委会双管齐下,一是组织了一支专家咨询库,由农业种养、建筑、退休法官、律师、工业、旅游等多行业专家组成,各专门委员会牵头,针对立法内容开展课题调研,有效发挥专家库的专业特长和行业从业优势,形成立法课题调研成果供上级人大立法工作组参考。二是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作用。设立乡镇全覆盖代表联络站和行业代表联络站,在接到上级立法课题后,由县人大代表联络中心转发至各站,组织代表提前到各自选区宣传走访、开展调研,并在当月代表活动日将收集调研的建议进行集中座谈梳理,汇总反馈至立法课题组,既广泛听取民意,又提前将立法内容进行有效宣传。

完善社会治理创新的决策机制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是宪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通过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可以有效解决制约社会治理的一些因素,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树立正确的决策意识。鄱阳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增强依法行使决定权的主动性,对事关本地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及社会和谐稳定的改革创新举措等积极行使决定权。坚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重大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广泛邀请人民代表参加座谈,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听取专家意见,进行充分的决策评估和科学论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把“为民作主”转化为“由民作主”。2022年鄱阳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线上征集、线下代表联络站座谈征求实事,再进行规划及可行性论证,通过认真分析、精准研判,从中选取16件提交人代会票决,票决出环湖路改造等10件民生发展项目。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票决制这种“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其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有效保证了“真实”与“管用”的统一,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制度优势。

为社会治理创新依法开展监督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县人大常委会支持和保障人民参与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一是监督议题让人民选择。采取线上公告、线下联络站开展座谈等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监督议题,确保人大监督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频频出手、持续发力。鄱阳县开展的关于医疗队伍建设的专题调研等重点民生监督议题都是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在监督议题确定的“头等工序”上实现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二是坚持开门监督。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所票决的项目并不是一票了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代表视察项目进度,召开由政府部门、人大代表、项目建设方的调度会,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问题,政府部门及建设单位现场答复代表问题,当面协调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建设质量及工期按时完成。三是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监督意见落实是实现民主从实践参与到真实管用的最重要环节。为做好监督工作“后半篇文章”,鄱阳县人大常委会从工作制度着手,制定了《鄱阳县人大常委会对审议意见跟踪检查的办法》,坚持对落实整改结果持续发力。在监督议题满意度测评、代表票决项目调度会、政府部门述职评议等活动中,除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外,广泛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参加,保障人民民主贯穿于监督工作的全过程。

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组织支持

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享有人事任免权,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在人事任免上有效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在干部任前考察的参与度,鄱阳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法定的任免程序做好干部任前考察和任后监督。

任前考察提升能力。鄱阳县人大常委会要求任免人员做到“提前亮相”,即要求拟任命人员提前到人民中去开展相关法制宣传。鄱阳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关于开展代表联络站“法制大课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拟任命人员到所在联络站结合自身岗位开展法律宣讲活动。 “提前亮相”既督促了拟任命人员加强法律学习,帮助干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也是人民群众对其面对面的一次任前考察。

任后监督注重实效。鄱阳县人大常委会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部门工作评议、听取工作汇报、检查落实人大审议意见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选任人员的工作情况,将此作为人大加强任后监督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要求到任干部每季度至少一次到所在代表联络站参加代表接待日活动,开展任后述职,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对选任人员工作情况的意见建议。既加强了对干部的任后监督工作,又寓支持于监督,努力营造选任干部积极履职、共谋发展的作风,为县域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可靠的人事组织保障。

(责任编辑:崔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