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主任访谈>

主任笔谈|建好基层小单元 服务全域大民主

作者: 编辑:赵保君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08-25

汪宏斌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树大必须根深”,广泛的民主不是一句空话。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积极探索创建“人民为大”服务品牌,以建好基层小单元为基础,全方位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民主实践内容,全力服务全域大民主。

整体谋划,营造全域民主大气场

一体化推进强统筹。夷陵区委高度重视和支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作出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模范实践地“夷陵样板”的部署。各乡镇(街道、试验区)党(工)委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实践站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工程”,构建“党委重视带动、人大主导推动、政府自觉行动、社会各方协动”工作格局,区、乡、村一体谋划,集全区之智统筹推进夷陵民主实践。

一盘棋谋划强特色。以13个代表之家、51个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模范实践基地、人大代表履职活动阵地、基层民主宣传展示高地、区乡人大守正创新领地“四地同建”。在外出考察学习、汲取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全过程人民民主模范实践地“夷陵样板”创建试点方案》,为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量身定制”实践主线,指导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单元的全面提档升级。

一条线联动强推进。区、乡人大把实践基地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脉络,抓好统筹、联动跟进。区委将建设使用情况纳入全区重点工作督查内容,下发督查通报。夷陵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实行“揭榜挂帅”,全体常委会领导领衔,各专工委室全员参与,建立经常性督导和动态反馈、评估机制,分片指导督导;乡镇人大因地制宜创新功能、充实内容、丰富形式,让民主参与更具体、更现实,民主实践得到持续发展。

凸显特色,引领全域民主大发展

调优布局。坚持以点串线、串珠成链、示范带动,以建设1个区级实践基地、4条区级实践示范带、13个乡镇实践基地、51个实践站以及N个特色实践单元为目标,全面构建“1+4+13+51+N”民主实践体系,重点聚焦高铁新城片区千亿产业发展、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环百里荒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转化、“两坝一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带建设,打通代表、群众实践平台。目前,全区已投入近400万元,基本建成实践基地14个,建成实践站27个,其余正在加快推进中。

做优实践。实行“分片组团+量身定制”,聚焦主题主线,部署“片区开发代表谈”“绿色发展代表行”“乡村振兴代表说”等主题活动,90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聚力党委部署、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联系群众1.8万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3000余条,推动解决群众身边问题500余个,深耕联系服务最后一公里。

培优品牌。开通“夷陵人大”微信公众号,传播人大声音、讲好民主故事,助力实践基地建设。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开展代表“约见制”、民生微实事、票决项目“回头看”等工作,推出了“‘河’你有约”“去见面”“九山茶话”“黄柏源头代表行”“心安365”“与美同行”“峡江夜话”等系列品牌,形成了“一地一品牌、一站一特色”。

丰富实践,助推全域民主大行动

把人民奉为“上宾”。以“人民群众在哪里,代表工作就到哪里;人大代表在哪里,代表联络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目标,持续深化代表“聚力行动”。邀请群众到实践基地、站点,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对话;组织代表、群众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天候参与行动,“秒”交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微信连线,“屏对屏”开展互动,征求意见建议,实现一心为民的双向奔赴。

让民意化作“上策”。以“代表活动开展起来,履职作用发挥出来,能力素质提升上来”为引领,督促人大代表“年回一次家、季到一次站、月进一次点”,落实代表年述职、季活动、月接待,共商共议解难题、群策群力办实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夷陵“双千百强”战略目标,广聚民意、广集众智、广谋良策,探索形成一批创新成果。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创新案例被全国推广,教育“双减”典型案例获教育部点赞,教师配置、柑橘产业链等调研成果获区委签批交办。

以民心缔造“上力”。引导群众“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依托“代表微家”“去见面”“茶乡半月谈”等议事载体,在创新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主动问政于民,寻求“共同缔造”最优求解方案。积极推动各乡镇打造“樱”你而美、美美与共等实践单元,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建美好乡村,使群众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决策者、享受者,实现代表风采大树形、以民为本大铸魂、基层民主大聚力、素质建设大提能,共同缔造宜居家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