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吴窑镇人大:“四个一”助推河道华丽蝶变
作者:朱华杰 沙亚峰 编辑:张海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6
近日,江苏省南通如皋市吴窑镇人大主席团会上,镇人大主席沙亚峰报告了将河道整治列入人大监督重点以来所做的工作。主席团成员们纷纷表示,镇人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四个一”的工作举措切实加大对河道整治工作的监督力度,推动全镇河道由“脏、乱、差”向“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华丽蝶变。
“一河一档”配上精确识别“身份证”
摸清底数是镇人大对政府提出的最初要求。镇政府通过调查走访,对黑臭河道水域基本情况、河道各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逐一登记,针对每一条河分别建立“档案库”。一是“基础档案”。注明河流的名称、长度、深度等基本信息,在施工现场设置“工程概况牌、项目展示牌、工程责任体系牌、施工措施监督牌、群众告示牌、施工建设平面图”等“五牌一图”,既方便治理人员开展工作,也方便群众和媒体常态监督。二是“问题档案”。写明污染成因,标记排污口、违章建筑、雨污混排等问题点位,为污染源纳管工作做好数据基础。三是“过程档案”。做好工程施工全程记录、整治进度的比较记录、形象变化的对照记录,使每条河道整治发生的变化一目了然,并能清晰回溯。
“一河一策”绘就精准治理“路线图”
盛夏时节,立北河沈徐段水清岸绿,吴窑镇沈徐村党总支书记、镇人大代表王志峰正在岸边巡河,“以前这里是黑臭水体,通过河道整治目前水体状况优良。”
2022年人代会,吴窑镇将河道整治提升工程纳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对立北河沈徐段进行全线生态建设。市镇总投资580万元,通过清淤、清杂、木桩护岸、水系连通、绿化,整治河道2400米,立北河水质达标。
立北河河道整治是吴窑镇着眼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的一个缩影。为切实担负起守护一方清水的职责,镇人大突出问题导向,组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座谈等活动,推动政府在落实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权属、不同类型的河道,科学制定河道整治提升方案,编制“一河一策”,开展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污水收集、水系连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道管护等治理措施。市镇累计投入资金4600万元,完成24条河道整治工程,整治河道34.5公里。
“一河一长”选好精细管养“责任人”
河长制是治水成功并实现常态管理的重要法宝。吴窑镇建立了两级河长责任体系,精细选好97名“责任人”,镇党委政府领导担任“镇级河长”,社区干部担任“村级河长”,此外还邀请部分群众、人大代表担任民间河长,以“河长制”促“河长治”。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巡河问水活动,通过“一巡二听三问”的方式,巡查水域生态环境状况、听取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汇报、询问河长制工作开展落实情况,推动“一河一长”机制落实到位。
镇人大的一次次问效,促成了河长制脱虚向实,真正让每一位河长都感受到压力。通过挂牌上岗、明确职责,河长从挂个虚名转变成负有实实在在的治水责任。他们从整治方案制定、施工队进场到整治工程竣工和后期管理养护,都要全程负责。在人大的问责会上,几位未按期完成整治、断面水质不达标的河长“红了脸、出了汗”。
“一河一景”打造精美别致“风景线”
河道整治干净是基本要求,漂亮是终极目标。这是人大代表的建议,更是镇人大推动工作的方向。镇人大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守护美丽河道,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利用代表接待日开展主题接待活动,倾听选民意见,助力河道治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进网格开展主题宣讲,提高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参与河道养护管理志愿活动,帮助清理垃圾杂物,用实际行动倡导爱河护河。
在人大的推动下,该镇坚持“水是流动的风景”,将水体治理与环境塑造并举,尊重不同河道的自然形态和地理特性,依地就势种植亲水性好、四季分明、高矮搭配的乔灌草木,打造“桃红柳绿”的养眼舒心河道。特别在镇区河道整治中,注重水系景观绿廊和临水观景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可休憩的亲水空间,构建了“水清岸绿、生态宜人”的精美别致“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