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风采>

一日“童”风起 飞泉照夜明 ——记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童明全

作者:高一梅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10-27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童明全直言,担子重了,要学习的更多了,以前在专业上深耕,现在由专到博,更多关注社会方方面面和人民需求,以便于更好地建言献策、为民履职。2023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他提交了“建议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地膜”等建议,他始终牢记代表职责,通过参加多项生物降解材料相关国家标准的修订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通过宣讲将政策信号带到一线,传递党的声音,当好党和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

缘分妙不可言

2014年1月,童明全进入化工研究院后,便开始接手组建项目研发组,负责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丁二烯氰化法制取己二腈技术开发。满怀赤诚迎难而上,整整五年不分昼夜、默默探索,在远离繁华、荒凉简陋的实验室里终于迎来了己二腈项目的阶段性成功,解决了当时被国外“卡脖子”的迫在眉睫的技术难题。2018年,童明全荣获山西省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并入选山西省第六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太原市高端创新型人才。2019年,荣获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从湖北到吉林再到山西,又落在山城阳泉,严谨内敛、自信笃定的童明全一路走来,用满腔热情的风雨兼程、无怨无悔的青春热血和心无旁骛的全力以赴收获了众多科研成果。

坚持终有所成

童明全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学历固然重要,实践经验更加重要。经过多次试验,我们生产的生物降解包装袋,成本已降至普通塑料袋的2倍以内,接触土壤和水体后,3个月时间就可以降解98%,可以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现在,我们的产品已成为很多物流企业的首选。”他一直希望通过碳基新材料的技术突破来实现对塑料制品的替代,寻找生物降解塑料的最优解。PBAT项目于2021年建成,他服从集团安排,积极承担生物降解材料项目的科研建设。近年来


,童明全所在的华阳集团积极推进生物降解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布局建设了6万吨/年PBAT项目、2万吨/年生物降解改性料及塑料制品项目、2万吨/年全系列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实现了从PBAT原料到生物降解改性料,再到终端产品上下游全产业链的贯通。他表示,科技创新需要突破,特别是在应用价值领域,他求贤若渴,专业背景+专业人才+专业起点+在实验室、基层车间的锻炼,是他很憧憬的人才。

重构择善而从

童明全的办公室放着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衬衣、塑料袋、地膜等,从无机化学转向有机化学,研究可降解材料,在内行人看来确确实实是跨行了。研发过程中,封口的坍缩变化、降解条件、加催化剂的材料差异,从性能到应用,他不断带领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童明全介绍,生物降解地膜除可治理塑料污染外,对垃圾分类有积极作用,还可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如近年国内已经开始推广生物降解地膜用于传统水稻种植,用于降低农业灌溉用水,提升水稻品质。同时,降低土壤板结,保持土壤肥力,对花生、土豆、生姜、甜菜等根茎类农作物的收成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他建议:一是政府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将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资金纳入农业发展支持计划,由政府统一采购向用户提供生物降解地膜。二是加大对生物降解地膜配方研发、示范推广项目的支持力度,攻关解决我国残膜污染难题,促进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三是制定促进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生物降解地膜推广成本。在童明全推动下,2023年7月底,位于山西省平定县王家庄工业园的全套生产线投入运行。

工作之外,童明全会更多地关注阳泉的城市发展,特别是农村农业农产品、煤企转型、环境保护、基层人才成长发展、生态改善、营商环境、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不断推介阳泉新形象。谈到未来,他说,工业园区的县域发展,这些年从煤化工上游产业到下游产业,现在到钠离子电池、高性能碳纤维、纳米纤维、金刚石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实现煤炭产业转型上,为美丽中国、绿色阳泉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