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大情”
作者: 翟 峰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31
1982年年底,刚满28岁的我,被调到四川省苍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来到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种向往,一种敬佩,一份认真,还有一份执着,开始陪伴着我一路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地方各级人大走过的历程。
我调入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之后,充分利用人大工作眼界宽的优势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仅很快成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骨干,而且也为我先后当选广元市人大代表和四川省人大代表暨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之后的依法履职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认知基础。
我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这36年,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调研且笔耕不辍,不仅在全国各地有关报刊和相关网站发表了3000余篇与宣传人大制度、民主法治建设等有关的各类文稿,而且其中有300余篇调研报告、立法建议、探索性文稿还得到了国家和省、市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采纳。
近十年来,我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明确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原则要求,并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工作的践行体会,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析和撰写了若干篇人大制度中的社会领域协商民主有关论文和调研报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近20年省、市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为民履职的工作实践中,撰写并向省、市人代会提交了近900件、约300万字的代表议案和建议。其中,有近40件立法案得到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的及时采纳,并最终作为了省级地方性立法的重要参考;200余件民生建议也在当年或在来年得到了省、市“一府两院”的基本落实;还有28件建议在被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一府两院”确定为重点办理的代表建议之后,当年即得以全部落实。
我在四川省、广元市两级人大代表的任期中,为更广泛地联系群众,还尝试使用代表博客、微博为民履职。为此,我曾于多年前陆续在人民网、中国网、新华网、光明网以及新浪、凤凰、腾讯等网站先后设置了10多个实名制的代表博客和微博,并因此得到全国各地网民的关注。当时,我的电子信箱每天都会收到不少基层人大代表和网民提出的好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我依法履行代表议案、建议提出权和广泛联系网民暨各界群众,创造了良好条件。
正是由于我结合社会实际和社会责任的需求,通过现场和网络等多种调研途径反映民声民意,发挥代表作用,切实维护民众的生态和环境利益,所以我还先后被中国互联网协会、人民网、中国网等共同评选为“中国首届十大社会责任博客”;而我撰写并领衔提交的有关议案,也被网民们评选为“地方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议案”。
大家把我比喻成辛勤为民履职而不懈劳作的蜜蜂,认为笔耕不辍和持续上网是我采蜜的方式,社会调研和网信采集是我采蜜的花朵,我发表的各类体裁的文稿、出版的相关文集,特别是我通过深入调研而精心撰写的代表议案和建议,就是我辛勤采撷的蜂蜜。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每当回忆起这近20年的代表履职经历,既让我重温体会到了我国人大制度的优势所在,又使我更为深刻地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的丰富内涵所在,并使我由此而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什么叫为民履职,什么叫依法履职。
回顾我这漫长而又难忘的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及其代表履职工作经历,我深深感到,自己能长期从事地方人大工作是非常幸运的。所以我要借写该文的这个难得机会,特别由衷地说一声:“我爱人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