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提高人大调研质量

作者:陈晓斌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就地方人大工作而言,要切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必须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人大调研质量,更多更好地释放人大制度效能。

选题精准 体现民意

选题是调查研究的首要环节,决定着调研的方向,关系到调研的成效。人大调研必须坚持紧跟核心、紧扣中心、紧贴民心,抓住事关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特别是围绕党委决策重点、政府工作热点、群众关注热点、法律实施焦点,选好课题方向,切实做到“抓大不放小、贵精不贵多”。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题机制,变“闭门选题”为“开门征题”,全程广泛征求“一府一委两院”、人大代表、基层群众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经过内部充分酝酿、讨论、研究后,最终确定调研课题。

精心组织 序时推进

调查研究实不实、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组织实施。要精心做好调研准备,认真制定调研方案,并尽可能多邀请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大代表和有关专业人员参加,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重点、有步骤、有要求。调研前,要组织调研组人员集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熟悉有关情况,为调查研究做好准备。针对不同的调研课题,既要用好行之有效的传统调研方式,也要积极探索本土化、现代化的调研手段,让“四不两直”成为人大调研常态,多方面听取意见,多层面了解情况,多角度获取信息,多渠道掌握状况。

严谨细致 开准“药方”

调研报告是调查和研究相结合的产物,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可以充分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撰写调研报告时,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真实准确的统计数字和精炼的语言来总结成绩,善于用专业准确的观点来阐明规律,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全面、客观。要实事求是提出问题,注重区分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之间的关系,深入系统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特征。要坚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针对独有的“症结”,找准“病灶”,把脉问诊,开准“药方”,着力突破思想障碍和思维定式,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得出有一定深度和力度的调研报告。

拓宽渠道 转化成果

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是人大调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把调查研究融入人大履职的方方面面,推动调研成果与决议决定、审议意见、执法检查报告等有机贯通,及时转交“一府一委两院”办理落实。要坚持重要调研成果上报地方党委,并推动转化为党委决策部署,在制度层面落实下来。要加强与上级人大的沟通交流,注重与“一府一委两院”的联系协调,建强人大宣传阵地,通过刊发报告、领导批示等多种方式,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挥作用。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重点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以督查回访推动构建调查研究的完整工作闭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