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纸 一段情缘
作者:史亮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0
史亮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人大常委会
2021年,我调入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加入人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来到新岗位后,一切从零开始,有些工作思路需要自己去摸索,需要虚心向机关的前辈们学习。在那段时间,接触比较多的就是《人民代表报》,因为可以在报纸中学习人大的相关知识,在报纸中学习各地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做法,在报纸中积累平日写作素材。每每打开报纸,那淡淡的墨香,浓浓的烟火气,真挚的为民情,让我倍感温暖。
《人民代表报》实现了我第一次投稿并刊发的愿望。也许是经常读报的原因,我也有了投稿的冲动,心里想要是自己写的稿子也能刊登出来,那该多好。准备了一段时间后,在办公室郑主任精心指导下,我投稿了一篇关于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文章。在投稿、改稿、校稿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人民代表报》的编辑老师,她待人真诚、敬业负责、精益求精,令我印象深刻。也是经过她的指点和修改,终于在2022年11月13日的《人民代表报》第三版上有了属于自己的“豆腐块”,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人民代表报》是我写作上的启蒙老师,更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一些专业知识解读、社会热点关注、代表履职创新、代表建议督办亮点、视察调研方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如何得到解决等,都可以从这张报纸上及时全面地了解到。看报纸的时候,我也会经常琢磨一些文章的写作细节,参考各地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本地区人大工作实际思考哪些能够借鉴。就这样,我慢慢积累了必要的写作资料,学习不同类型文章的谋篇布局。现在每逢写材料,从主题到构思,从布局到手法,都能从《人民代表报》刊登的文章中得到启发。
这几年,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代表报》也在不断拥抱变化,改善前行,不断追寻新的阵地。从黑白印刷变为彩色印刷,从周一刊改为周三刊,由四版扩为八版,再到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新闻客户端的相继推出,不断扩大着“朋友圈”。同时,又在多个地市成立了人大理论研习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为全国各地人大和人大代表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新闻服务和培训服务。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人民代表报》作为全国人大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35年来,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地健全和发展,记录了各级人大代表真挚的为民情怀,凝聚着无数人大工作者的辛劳和汗水。她用35年的积淀证明了这张报纸的价值和意义。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我由衷地感谢《人民代表报》给我提供了写作和学习的好平台,更要感谢报社的编辑和记者的耐心帮助和扶持。作为《人民代表报》的忠实读者,祝愿《人民代表报》越办越好,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