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风采>

襄阳市樊城区:“共同缔造”下的“五共”之力

作者:林天新 冯小荣 编辑:白丹 来源:人民代表报 发布时间:2023-11-30

引  言

今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聚力共同缔造·打造宜居樊城”代表行动。樊城区人大常委会以五级人大代表为主体,以代表小组为基本单元、镇街人大为主阵地,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等实事小事入手,以联系选民、走访群众、调查研究为主要方式,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结合人大工作职能,发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建设高品位城区、推进高水平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全力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傍晚时分,走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一号公路”牛首路段,明亮的路灯下,许多前来散步的市民边走边聊着天;来到该区牛首镇花园村,白墙黑瓦、青石板路,一步一景,一路花开,循声望去,一老者,手拿音箱,哼着黄梅戏,悠闲地在街上散步,甚是惬意。这里百姓惬意的生活,得益于樊城区人大常委会“聚力共同缔造·打造宜居樊城”代表行动的开展。

民事共谋 当好社情民意“代言人”

在屏襄门街道回龙寺社区人大联络站里,每到代表接待日,这里总是很热闹。“老旧小区怎么安装电梯?”“小区物业管理如何改进?”“房产过户要注意哪些事项?”选民代表提出大家生活中迫切关心的问题,轮值代表边听边记,认真倾听居民反映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轮值代表把会议收集的意见建议交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整理后,转交相关部门办理。

柿铺街道“幸福夜话”讨论隆耀小区电梯安装事宜

樊城全区各镇街通过“代表接待选民日”、幸福夜话、板凳议事会、群音汇、流动联络站、代表联系箱等多个渠道,汇集选民想法和诉求,搭好“连心桥”,建好“民意窗”,打通听取民意的“最后一公里”。区人大代表韩建新在“代表接待选民日”接待选民时,了解到柿铺街道隆耀小区居民想要安装电梯,立即召集小区居民代表、区住建局、区法院、电梯安装公司等单位,通过“幸福夜话”,搭建职能部门与选民直接对话平台,以“民声”定“民生”,让“实事”好“实施”。

定中门街道部分代表和群众在“群音会”议事亭讨论无名路改造事宜

“我们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建立‘区人大常委会—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代表工作小组—人大代表—选民’纵向到底的“代表行动”活动体系,用好用足人大联络站、点、家履职平台,落实好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专(工)委对口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三联”机制,引导代表进联络站广泛联系群众,进企业了解问题困难,进机关交办督促问题解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莉说,通过持续深化“代表接待选民日”制度,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期盼,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到决策共谋聚民意。

民事共建 当好为民服务“带头人”

今年5月底,正值麦收的关键时期,但连续的降雨却影响着麦收进度。太平店镇人大活动小组的代表进村入户,走到田间地头,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需。为全力保障小麦抢收工作,维护农户种植收益,人大代表们来到田间,与村组干部一起,帮助村民抢收小麦。

“我一直担心自己一个人忙不了这些农活,没想到人大代表主动联系收割机,帮我收割小麦,可是帮了大忙。”6月1日,太平店镇刘河村村民覃仁志看着自家小麦地里人大代表忙碌的身影,激动地说。

据统计,麦收期间,太平店镇各人大代表活动小组帮助群众抢收小麦866.6公顷。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点子出点子,在聚力共同缔造中,樊城区各级人大代表下沉选区、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争做共同缔造活动的宣传者,向身边群众广泛宣传共同缔造活动的要求、任务、方法、路径,把全区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共同缔造活动上来;带头示范,争做共同缔造活动的先行者,立足本职岗位,带头美化自家庭院、维护公共环境、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搭建共同缔造活动的连心桥,将群众与政府和社会连结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良性社会治理共同体。

民事共管 当好民生保障“监督员”

樊城区乡村振兴一号公路风景迤逦,“一路四带十景”,成为网红打卡地。但起初,在牛首镇李沟村至太平店镇严湾村一带,由于没有路灯,或是路灯被树木遮挡等问题,导致晚上光线很差。

樊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督办“一号公路”亮化工程进展情况

经过实地调研后,村庄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即“一号公路”亮化工程)项目被樊城区政府纳入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并被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项目。

为确保建议项目按计划推进,太平店镇第4代表小组组长郭学东带领小组成员通过实地察看“一号公路”牛首路段的路灯建设总体规划设计,调研张湖荷花池塘沿线基桩狭窄、树木密集采光差等11个难点问题点位,座谈听取建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施工有关企业单位的进展情况汇报,及时有效监督,促进事关农村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做细做实。

“我们要求各镇街人大,把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清单和监督任务分解到每个代表监督小组,建立起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听取汇报、督查反馈等监督闭环机制,在‘事前调研建议—事中交办督办—事后评价反馈’全链条全过程的履职尽责中,倒逼意见建议办出实效,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莉介绍道。

樊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公路桥梁建设代表议案办理情况

樊城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胥万持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公路桥梁建设的议案》,为提高办理质效,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田力领衔督办,并成立了由区政府办、区乡村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太平店镇、牛首镇等单位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聘请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实地踏勘、论证、立项、勘察、设计、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及两镇人大代表先后3次现场视察调研,并对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的问题进行交办督办。目前已完成新建和危桥改造14座,先后投资1157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村公路桥梁的建设和安全通行。

民事共评 当好民生实事“裁判员”

在屏襄门街道市百货站小区,新3号楼与8号楼之间的空地常年杂草丛生、蚊蝇肆虐,部分住户因担心停车问题不愿硬化,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叶真元了解情况后,带领代表小组搭建平台,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动社区包保单位、住建部门、小区党员和群众、小区物业、周边商户等多方力量,共商共建小区休闲文化娱乐长廊。6月30日,代表小组和群众在视察回访完小区休闲娱乐长廊建设情况后,分别按照“满意”“不满意”两个类别开展民生项目建设满意度测评,并对下一步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根据测评结果,人大代表满意率为98%,选民满意率为99%。

引导代表和群众通过“幸福夜话”“小板凳会议”“群音汇”等议事载体,综合运用调研、座谈、论证、咨询、听证等方式,组织代表和群众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实效进行评估、评价和反馈,是促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樊城区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选定、审议和评价的各个环节,通过人大代表引导群众探索票决模式,增强共同缔造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实效性,逐步推动形成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的新型治理格局。

樊城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徐庄村“钉子线杆”移除情况

汉江街道襄棉北院在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过程中,由小区人大代表、楼栋党员居民代表、社区网格员组建38人义务监督员队伍,主动参与到电梯加装事务管理和施工监管中来,负责对加装电梯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等进行监督,并协助施工企业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突发问题、难点问题,先后解决制约施工环境因素6项,有效保障了施工进度,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小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居民赵凤鸣等人自发编唱“襄棉有约三句半”,参与家园建设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民事共享 当好双岗建功“实干家”

在太平店镇忻睿家庭农场的展馆,王台村的豆腐、徐堤村的草莓、沈河村的黑花生等当地农特产品展示其中。

“截至目前,我已邀请樊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邵静、陈晓华分别举办了油菜栽培技术、畜禽养殖粪肥高效利用与生态循环种植应用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达到65人次,效果很好。”在农场的烘干车间里,樊城区人大代表汪军侃侃而谈,“除了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我们还为周边群众提供粮食烘干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樊城区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共同缔造”产业发展主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代表基层、熟悉基层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代表“火车头”“领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

樊城部分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樊西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企业发展情况

“我们通过企业家代表带头弘扬创新精神,抓技改、创品牌、提质效,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专业技术代表发挥特长优势,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法律等领域开展知识宣传、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基层代表在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职责,在宜居樊城共建共治共享中充分展现樊城人大代表的务实担当。”樊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樊城区人大常委会将以“聚力共同缔造·打造宜居樊城”为契机,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共同缔造的各个环节,点线面结合,共同打造和谐宜居的大美樊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