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履职>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专业力量——记江苏省人大代表孙勇

作者: 编辑:赵保君 来源:南京人大 发布时间:2024-01-26

“条例既继承宣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又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为配合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南京样本。”8月16日,当听到《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在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得二审通过时,作为条例制定的参与者,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一级律师、江苏省人大代表孙勇难掩内心的激动。

“我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参与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的制定”

谈起孙勇代表的履职,始终绕不开一个条例——《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作为一名律师、一名人大代表,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参与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的制定。”说起这部填补了国家公祭活动保障工作立法空白的地方性法规,孙勇的眼里闪烁着异样的激情。

2018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列为了正式立法项目,并委托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进行立法前评估并起草条例初稿。这既是全省首部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委托律师团队起草的法规,也是全国第一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作为三法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孙勇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从盛夏酷暑到隆冬时节,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在200多天的时间里走遍了南京各大烈士纪念馆、遇难同胞丛葬地,形成了近200万字的立法汇编材料和14万字的立法前评估报告,将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涵养浓缩在这部法规中。

“当时开了很多场座谈会,包括公安、城管、街道等很多部门,把大家都请来,就是想了解基层在现实当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是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的。”孙勇说。

“这部法规对国家公祭的场所、设施和礼仪等进行规范,对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和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等进行处罚、划出红线,为南京市国家公祭活动的举行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际举措,对其他地方立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201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调研座谈期间,对制定出台《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给予了高度肯定。

“这个条例的出台,为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法治保障”

从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到积极回应社会、人民关切,以法治力量推动社会前行,一直是孙勇代表履职中关注的重点。2018年,他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高水平刑事辩护律师的建议”,被督办部门认为建议具体可行,能推进部门的工作。当年年底,该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表彰为优秀代表建议。

202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基层法律援助”列入了十项民生实事。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孙勇提出“关于制定《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条例》,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议案”。该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牵头调研下,《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成为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正式项目。条例最终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出发点,聚焦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明确了8大类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具体范围并向社会免费提供,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领导表示。

“希望通过相关立法,把社会的更多基础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自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省人大代表以来,孙勇已连续五届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今年是他履职的第20年。20年的时光,青丝已染成了白发,变的是时代的发展,不变的是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法治专业力量的情怀。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人大代表,孙勇先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30余部法律法规的论证、调研、修订等工作,同时围绕促进法治建设、维护群众利益等重点,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参加今年的省人代会时,孙勇带来了两个建议:一个是关于加强破产重整企业银行信用修复的建议,一个关于进一步优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议。“之所以关注这些,就是希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一份法治专业力量。”虽然作为连续五届的老代表,孙勇依然豪情满怀。

“在履职的过程当中也好,在平时社会活动当中也好,我更多时候关注的还是怎么样去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问题。就是希望通过相关立法,把社会的更多基础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谈起今后五年的履职,孙勇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