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走进“人代会”——人大代表共话科技创新

作者:本报全媒体记者 师彦才 常雪丽 编辑:杨紫珊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2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发展作出战略擘画,对山西转型发展寄予殷切期望,明确指出“山西要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引领山西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评价改革,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和“里程碑制”,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

会议期间,本报专访了四位省人大代表中的“科技大咖”,听听他们关于科技创新的故事和心声。

王鹏军

“科技种子”静待花开

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量子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在三晋大地这片热土上,就有这样一支量子科技研究团队——山西大学物理学科团队。20世纪80年代初期,留学美国的彭堃墀学成归国,回到山西大学,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紧紧抓住量子光学蓄势待发的历史机遇,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量子光学实验室,把山西大学物理学科带入了世界科学前沿。山西省人大代表王鹏军正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王鹏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坚持面向光量子科技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并通过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国防安全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山西要实现全方位转型,科技首先要“立”起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山西在推动科技“立”起来方面,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无缝对接?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产业的根本性变革。目前我们正在经历量子科技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我认为,人才链应该是目前我们发展的薄弱环节。”王鹏军表示,要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无缝对接,首先要做的是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实验室的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对接,实现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需求、市场需求的多方对接,实现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创新,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王鹏军表示:“现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都迫在眉睫。但站在科研的角度,我们需要有耐心,静待花开。”

王鹏军告诉记者,最近几个企业的量子计算实验室都捐献给了学校。他认为,必须谦虚谨慎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部就班地开展研究。“有时候,拔苗助长的方式会破坏这个发展规律。事实上,如果你问100年前的玻尔、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他们当时正在做的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产业创新,他们肯定无法回答。”

毛凯

以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2021年5月,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揭牌暨大同(阳高)试验线工程开工奠基,标志着我国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技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山西省人大代表、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磁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总体部主任毛凯表示,该项目的建成为未来超高速飞车提供了低真空管道磁悬浮关键技术试验平台。2023年1月14日 ,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首次超导航行试验,在阳高县高速飞车试验基地取得成功,这既是我国第一条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和第一条完全自主产权的磁悬浮试验线,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试验项目。

毛凯表示,加快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是提升山西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山西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加快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努力建设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力争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算中心实现三个“零”的突破。”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大省,但经济结构仍待优化,转型发展任务仍然艰巨。”毛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寄予厚望,“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打造原始创新战略高地,是山西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响应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号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应该采取哪些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毛凯认为,首先,要将建设大科学装置纳入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动大科学装置整体规划布局。建议省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研究确定国家级和省级大科学装置支持政策及规划名单,高水平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扎实推进山西省大科学装置总体规划布局。

其次,要设立省财政大科学装置专项经费,开展一批省级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立项。大科学装置建设前期涉及对先进设备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需要政府层面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为基础研究活动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建议省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大科学装置,对原始创新较强、具有一定基础的科学技术设施,优先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立项。

房倚天

打好人才平台技术组合拳 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力

2023年年底举行的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创新支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在参加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房倚天表示:“要借力科技创新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山西,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科技创新力量。”

近年来,山西省始终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不断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然而,房倚天在调研中发现,山西省在推进高质量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人才队伍支撑力不足”“研究力量分散、未形成建制化科技力量”“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存在错位”等突出问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针对以上情况,房倚天围绕人才、平台、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要坚持‘人才强省’战略,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能堪大任的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房倚天认为,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引育并举”,建立以价值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营造培育识才爱才敬才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主力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和科研优势,不断优化与地方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自主培养山西发展迫切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此外,房倚天提出,要推进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等高水平平台为引领,省重点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为支撑的平台体系,通过有组织科研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产业链的补链强链,推动传统生产力跃升为新质生产力。

“要以国家需求、产业需要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房倚天建议,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针对产业链的断点、痛点、难点、堵点进行定向性科技攻关,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高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关键要突出产业化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畅通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渠道,以山西省重点打造的“晋创谷”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快构建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协作攻关,让更多创新成果落地山西,畅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力促“创新花”结出经济“发展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靳宝全

以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创新

“光纤传感用光纤作为传感与传输载体,伴随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已广泛用于军事、国防、航天航空、工矿企业、能源环保、工业控制、医药卫生、计量测试等领域。”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理工大学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与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靳宝全告诉记者,他与团队致力于光纤传感基础研究及技术的应用转化,围绕光纤传感技术的“卡脖子”及技术瓶颈问题开展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山西现有古建筑文物两万多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木质文物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正面临着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结构老化、火灾等安全风险。“我们团队率先使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开展基于光纤传感与智能物联技术的木质古建筑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火灾、结构健康、防盗、状态评估等参数的预防性监测,实现了对重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据统计,山西煤矿采空区已超过总面积的1/8。采空区地质结构失稳,地表塌陷、地面沉降、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靳宝全和团队研发了基于光纤传感融合北斗定位技术的采空区塌陷沉降实时监测系统,采用光纤传感与GNSS北斗卫星RTK精确定位技术实现沉降位移的高精度测量,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推动科技创新,山西还需在创新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几个方面加强。”靳宝全说,山西省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多类科技创新平台,针对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需要,还需建立一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平台,推动新的产业链创建,增强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为提升创新平台的实施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这些平台的资源共享,通过互惠的共享机制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推动产业创新。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山西省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尤其是打造了“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目的就是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创新。下一步需要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加强产学研合作,确保科技创新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推动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对这些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支持,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这就要求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配套等措施为人才实现自身价值保驾护航,形成人才聚集效应,让人才服务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靳宝全表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