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回应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作者:蔡慧杰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8

浙江省海宁市人大常委会 蔡慧杰

法律的权威源自何处?这一深邃而振聋发聩的问题,在电影《第二十条》中得到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它根植于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法律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如何确保法律的立法过程更充分反映民意民愿,让良法善治的理念更加浸润人心?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笔者认为,“第二十条”现象对我们下一步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人大的立法活动要主动契合民意。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中立法工作是人大的核心职能之一。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人大应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而言,人大立法活动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公众参与机制,除了传统的意见征求方式,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比如举办线上听证会、组织专家远程论证等。同时,还要善于依托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线下载体开展深入调研,推动立法调研组的专家学者们跟随人大代表的步伐走进基层、了解民情、调研民意,确保所立之法更加贴近民生,精准反映民众的真实需求与期待。

人大的监督工作要促进公平正义。从古至今,公平正义就是人民所求、民心所向。人代会每年定期听取法检两院工作报告,体现的就是人大依法履职,以人大监督助推公平正义的初心与担当。在工作监督方面,人大可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选取特定切口,听取和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司法机关在案件侦查审判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改进和完善工作,提升司法效能。在制度建设方面,健全完善司法监督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办法,比如建立案件评议机制、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制度等,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监督。有人说,公平和正义早就在民众的心中,它只需被激活,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人大立法、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司法活动得到更全方位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终会实现。

人大应当坚持推动司法公开与透明。推动司法机关强化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等工作,使司法过程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的有效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电影《第二十条》的原型,就有于欢辱母杀人案和于海明反杀案,其中于欢案正是在社会舆论的强大聚焦下,案件得以回归法律本源,实现了一次公平正义的重申,体现了舆论和司法的良性互动。步入新时代,人们对公平正义有了更现实更紧迫的需求,这推动着法治不断进步,针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或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问题,人大还可以依法行使质询权、特定问题调查权,督促司法部门及时整改并跟踪落实,维护好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