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立法“直通车”

作者:高中义 高 楠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7

2022年7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办事处获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国家、省、市三级立法联系点,在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进一步优化,机制进一步健全,辖区群众参与立法活动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在新时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收获了丰硕的基层实践成果。

搭乘人大立法“直通车”

发挥首创精神

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辽宁省首个“国字号”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依托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和实践了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和作用发挥的有效路径。

抓实基础建设。街道在所辖黄河社区高标准打造了立法联系点活动阵地,依托社区网格、“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社区法律工作室等社区治理平台,构建起“1+3+1”的工作体系,即依托党群一张网,纵向联系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实践,横向发挥辖区立法资源、联动顾问单位、相关领域专家作用,实现人大立法实践的一体多元联动。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网格服务驿站”三级功能阵地体系,实现网格信息采集、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分析上报的运行机制。街道为联系点专门配备了从事法律工作的专业力量,探索实行法律工作者轮值制,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从人、财、物等方面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

完善“六平台两基地”功能定位。实践中,立法点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逐渐打造为立法以民为本的实践平台、普法用法的宣传平台、代表履职的检视平台、代表议案建议研讨的产生平台、代表学习的交流平台、各级人大履职的联动平台于一体的“六大平台”,依托“大连人大代表履职App”,建立网上意见建议办理系统,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四级人大代表学习交流等活动,紧扣振兴发展之需、紧盯社会治理之需、紧贴群众期盼之需,在“小切口”“小快灵”“小篇幅”立法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同时,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与西岗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共建,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研习、实践、展示和辐射作用,在联系点建立了大连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建强纵向联络和横向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国、省、市三级立法点和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

建强信息采集员队伍。从人大代表、基层党员干部、社区群众、辖区单位工作人员、志愿者、法律机构专业人士中充实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立法征询全覆盖。健全公众意见收集采纳和反馈机制,召开议事会、研讨会、联席会、交流座谈等,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反映人民意愿。设立法律咨询专家库,把各领域、各行业的 50余名律师、高校教授等纳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神经网络”,充分发挥“外脑”智囊作用,让立法征询更专业、更科学。成立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顾问单位,在立法过程中,积极做好群众呼声与“法言法语”的转换器。

创新意见征集“新路径”

畅通民情民意

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建立健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实践征集群众、专家智库意见建议的方法和渠道,确保群众的声音通过联系点及时有效传递到立法机关。

健全工作制度。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立法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健全完善议事制度,用制度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先后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意见征询实施办法、信息员联络员管理办法、人大代表入室工作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立法前,联系点会组织征求群众对立法规划的意见,开展调查研究;立法中,通过召开信息员座谈会、居民议事会、专家听证会等形式,直接听取各方面意见;立法后,联系点会跟踪了解法律的实施情况,收集完善运行中的意见建议,为修订工作作准备,建立起一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的全链条运行机制。

创新立法征询“十步工作法”。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牢牢把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总结形成接收征集任务、前期解读学习、相关情况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初稿、征询专业人员、上报报告定稿、整理工作档案、反馈宣传报道的“十步工作法”,进一步明确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效果。充分发挥联系点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设置咨询点、立法宣传窗口,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个别走访、问卷调查、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建立工作台账,及时建卷归档,推动立法征询规范高效有序。

强化数字赋能。街道探索打造“立法直通车”信息化公众参与平台,开辟云端通道,实现在线征集,将数字技术与立法工作交互贯通,通过电脑PC端、手机客户端同步运行的方式,把相关立法草案、解读、征求意见稿等材料精准推送到每一名信息员、网格员、相关专家以及代表手中,打造线上立法建议民意征集渠道,群众可通过手机App上传立法意见建议,实现了线上接收、线上反馈、线上收集,以人工智能助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持续拓展线上平台功能,打造集新闻动态、法规库、法案征集公示、立法知识、意见征询会报名、法律图书、立法建议、调查问卷等多功能一体的平台网络。

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助力基层治理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接地气、察民情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基层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互通互融,使立法联系点成为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的有效平台,突出“三个融合”。

将立法和普法有机融合。壮大普法志愿服务力量,整合法律工作者、司法工作人员等力量参与普法,组建14支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伍,238人参与其中。建立常态化普法宣传体系,组织开展法律讲座进社区、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群众多讲“法言法语”,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实现立法意见征求与普法宣传的良性互动,让普法宣传教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将立法和调解有机融合。街道结合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用活立法联系点,在立法点设立居民法律调解室,组建了涵盖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辽宁省金牌调解员、律师、人大代表等在内的“金牌调解员”队伍,积极参与开展矛盾纠纷调处,他们既是立法点的信息员,也是解决邻里关系、子女赡养、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等事务的矛盾调解员、评理说事员。一年来,人民广场街道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292件,调解成功率99%,立法联系点成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将立法和民生有机融合。积极拓宽联系点功能辐射半径,发挥社区网格作用,定期开展日常调查研究,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随手拍”活动,及时发现和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召开网格党组织议事会、居民评理说事会、社区事务评议会、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等,广泛了解和发现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和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法律工作者进联系点值班咨询、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等活动,为科学立法征求意见的前期调研奠定良好基础,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与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工作相融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