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用好“群众语言” 提升调研质效

作者:贺柏霖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7

调查研究是人大的基本功,人大的一切工作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调查研究。深入一线面向基层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就要学会用好“群众语言”。“群众语言”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心声、寄托群众情感,是人大工作人员紧密联系群众、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工具,是新时代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好群众语言,使调研工作基本功更扎实

学好群众语言,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灵活运用群众语言开展工作,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发挥群众工作优势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说明问题,如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阐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用“老虎苍蝇一起打”来指明反腐工作全覆盖无禁区。用好群众语言,不仅能够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还能增强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艺术,锤炼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调研工作质效。

学好群众语言,掌握打开群众心扉的金钥匙。人大的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各项工作,都需要立足于充分有效的调查研究,如果只会讲官话、套话,不仅与群众的距离远了,而且很难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从而难以看到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要深入基层群众,就要以心换心,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听群众的真心话,广泛倾听民意、汲取群众智慧,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只有学好用活群众语言,掌握打开群众心扉的金钥匙,才更能掌握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提升调查研究的工作质效。

学好群众语言,锤炼人大工作本领。作为人大工作人员,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意识。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汲取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语言智慧,把政策文件转为“方言”,把书面术语变成“乡音”。积极到实践中检验运用,多到村民家中“坐一坐、听一听、学一学”,多讲“家乡话”、多拉“家常话”,找到共同语言,增强沟通本领。

掌握群众语言,让调研工作扎根人民土壤

运用群众语言开展调研,要端正态度、平等相待。无论是立法调研、专题调研、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调研是为了听到群众心声,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首要的是带着感情和责任走进基层,端正态度、以诚相待、平等交流,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如果调研人员炕头不敢坐、杯子不愿接,怕脏嫌土,自然难以让群众说心里话,那么调研工作很难开展,调研结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与群众交流,要主动放下身段,做到上炕围炉,微笑回应群众“牢骚”,从容打开群众“心结”,摒弃“文件腔”、多讲“大白话”、善讲“贴心话”,换位思考、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有的放矢开展调研,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运用群众语言开展调研,要充分准备、做足功课。调研前有无准备,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调研效果。若准备充分,调研时便胸有成竹,不疾不徐,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必然达不到预期目的。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外,还要多了解一些目标地点的有关情况、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调研中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里。

运用群众语言开展调研,要善于挖掘、刨根问底。运用群众语言不仅要打开调研谈话局面,更要细致入微、善于观察,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否则已经打开的谈话局面也将前功尽弃。要做到边调查、边分析、边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提出了调研“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调研工作既要求实,又要求细,在与代表群众的谈话间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挖掘,循循善诱,多层次提问、多角度探讨,既善于听得群众的“牢骚”从而了解问题,又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汲取群众智慧,才能让调研工作更为充分。

用好“群众语言”,在调研过程中传播人大制度优势

坚持调研宣讲的正确政治方向。人大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大工作的生命线。在调查研究中开展宣讲,无论在宣讲目标、内容设置上,还是在宣讲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利用好调查研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契机,及时把开展人大宣讲工作同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有机融合、一体贯彻。

注重调研宣讲的时机方法。在调研中开展宣讲,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问题,如果时机不合理、方法不得当,不仅让群众很难接受,反而阻碍了调研工作的继续开展。善于把握宣传时机和方法,通常在通过运用群众语言打开谈话局面,获得群众信任好感后进行,始终保持在思想和情感上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时,把调查提问与理解宣传穿插结合起来,做到边调研、边宣传;站在群众的角度传播思想、宣讲政策;润物无声地进行宣讲,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才更能让群众接受和理解。

优化调研宣讲的语言风格。在调研中开展宣讲,主动学习和使用群众的语言,把抽象的人大理论话语转化为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百姓话语,把严肃的人大工作语言转化为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而不失规范的群众语言,这样在表达上更加贴近百姓、生动可感、通俗易懂。特别注重从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中识别和发掘既能准确表达人大理论思想意蕴,又能直观地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悟的时代新语,以群众“身边小事”透视“国家大事”。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触动思想、直抵心灵的话语,不仅让调研硕果累累,也让群众的思想精神收获满满,更好地让人大工作和人大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