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戏剧正青春

作者:王添艺 编辑:高启明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4-04-26


▲ 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供图

▲ 2021年,“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中,昆山“小昆班”演员准备上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越剧《新龙门客栈》圈粉众多。该剧某场演出统计数据显示,超80%的观众是通过该剧首次走进越剧剧场,其中大部分为青年观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项统计显示,该中心40岁以下的观众占比高达75.68%……近年来,一大批戏剧“出圈”佳作,成为青年观众迈入戏剧艺术大门的“引路人”。

戏剧,缘何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在不久前举办的“2024世界戏剧日系列庆典活动”中,中外戏剧家聚焦青春力量,交流探讨如何推动戏剧更好地立足当代、服务青年、创新发展。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茅威涛认为,《新龙门客栈》等戏剧作品深受青年观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创作中大胆起用青年人才,通过他们不拘于传统戏剧的表演方式,塑造更贴合青年观众审美的全新人物,以独特的青春姿态引发青年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这是同龄人之间相合的观念产生的吸引。通过越剧这种艺术形式,青年演员与青年观众内心的情感在一个场域中释放,从而形成了更大的共情。”茅威涛说。

戏剧在价值引导、精神滋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对青少年而言,宣传爱与美的戏剧作品是其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国际戏剧协会匈牙利中心主席亚当·乔吉·贝尔茨森伊说:“为青少年创作戏剧,再怎么强调社会责任都不为过。”许多业界专家也认为,戏剧的教育功能与戏剧魅力本就相辅相成。用更生动、自然的戏剧表达,讲好真、善、美的人类美德,让观众在戏剧的海洋中愉悦地建立对社会、对自我的健康认知,树立道德法治意识,触摸文脉、了解世界,是戏剧人的共同追求。

“戏剧创作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上世纪30年代的青年戏剧人更多地关注国家、民族、社会、传统,当代青年戏剧则更多地关注世界、个性、创新、实验。“青年是戏剧难能可贵的创作力量,有热情与激情,有着接受新生事物的敏感和对创新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当下和自我的表达欲望,这也是社会支持和孵化青年戏剧的主要原因。”黄昌勇说。

国际戏剧协会印度中心秘书长维迪亚尼迪·瓦纳拉塞表示,参与戏剧制作是许多年轻人自我认知与转变的体验,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建立信心并接受自我。戏剧制作是一个协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沟通、共情和韧性等技能。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幕后,青年人都参与了一场自我发现和个人成长的旅程,这场旅程对戏剧之外的世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戏剧的青春活力是一种创作心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冯玉萍自叙,尽管从艺50余年,她依然在不断地学习和与青年戏剧工作者的交流中,追寻戏曲艺术迸发激情活力的更好方式。“承上启下、薪火相传,让中国戏曲不仅树大根深,更要枝繁叶茂,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19年调入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以来,冯玉萍把重心放到校园青年学生的培养上。她为沈阳大学的青年学生执导了两部诗画音乐剧《镌·刻》《国之歌》,其中《镌·刻》荣获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

好的艺术作品吸引了更多青年人才加入戏剧生产创作。近年来,社会各界持续加大对青年戏剧的扶持,培养孵化戏剧人才。

2022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推出“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两年来,这个面向全社会年轻人的戏剧计划共获得170多个创意,孵化出21部风格各异的作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表示,开展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吸引不同专业特长的青年人才加入儿童青少年戏剧事业,发掘、培育更多不同风格样式的作品。“年轻的作者和作品的出现,令儿童青少年戏剧更加充满青春活力,也为儿童青少年戏剧兼容并包的破局之路提供更多思考。”冯俐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