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读书不觉春已深

作者:刘开栋 编辑:高启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6

沉浸在一个个方块字码排列组合而成的文章里,待夕阳的柔和光线透过窗,洒满书桌,在书页上留下昏黄的暗影时,才觉双眼酸涩。抬望眼,向远方望去。目光穿过洞开的窗户,只见黄昏静美,万物祥和。天边的云霞以辉煌宏大的团团金色,簇拥着一轮红日。太阳收敛了正午时稍显炽热的光芒,此时如和蔼的老者,醉酒在暮春的天空。

这才发觉,春天已至晚境。玉兰和结香的花朵悄悄谢去了,曾经长满一树、一枝的红云粉雾,给我无限美好遐想和情思的花朵,终归零落成泥,花落后,绿叶才迟迟地占据枝头。迎春花在早春开出的羞涩的小小金黄花朵,如三千青丝上的彩色发簪,此时已不见踪影。只有泡桐花还试图倔强地把花期延伸到春的终点,喇叭状的花瓣上,缀满紫色的斑点,如一个个小巧的喇叭,在呼喊着要留住春天,又如一袭袭淡雅的百褶裙,要穿在春神的身上。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青绿,肆意填满每一寸泥土和天空。低伏着铺满土地的,是密密丛丛的草儿,经冬的枯萎,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面对凛冽寒冬的暂时蛰伏,通过草叶积蓄的阳光雨露早已转化为能量换得根茎的生长,在泥土之下壮大身躯。待得春暖,又纷纷伸出弱小而坚强的新叶。去年秋天枯萎前播撒的草籽,今春苏醒后迅速生根发芽,不断努力生长,拓展领地。因其不惧渺小,不择水土,故能够成其大,为春天铺垫最浓郁纯正鲜亮的底色。香樟树沁出的幽香,清气扑鼻,广玉兰的叶片墨绿深沉,以粗壮枝干矗立于离地三五尺的高度,滋生出一派浓稠的绿意。

春已老,但依然明媚动人。在春天,没有一刻是不美的,也没有一刻不是最美的。花开时有缤纷绚烂之美,花落时有青绿弥漫之美。在春天,只有和书本相约,才能不辜负大自然彩虹般的心意。

清晨宜读诗。雾气缥缈、晨曦初照之时,北岛、舒婷、泰戈尔的诗句里有奇异的芳踪;白露未晞之时,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的豪迈与壮怀激烈,能让人把瑰丽的想象飞驰于脑海的广阔平原。

午后宜读散文。尤爱吴伯萧的《马》,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字,用语典雅,至今仍闪耀着文学的迷人光辉;尤爱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字里有文趣,文字后有雅趣——一对文学挚友,同游秦淮河,以同一文题,写下风格迥异、妙趣纷呈的文章,不失为文坛佳话。

夜晚宜读史。千千万万个风雨激荡的日子,被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日子折叠而起,经史家之笔,以文字形式定格在书页之上,供后人品读。读史,应以文字为基,以想象驱动,再现历史的血泪、苦难、辉煌和传奇,而静夜就为想象拉开广袤的帷幕。《史记》一百三十篇,文辞典赡,大一统帝王们的豪情壮志,兵戈相向、狼烟四起的朝代更迭,王侯将相的权谋和命运,千年前中国大地的往事,留待今人评说与慨叹。

斜风细雨之时宜读小说。唯有春天的风雨才能营造迷离又似幻似真的意境,恰如通过文字的层层铺设,揭开小说情节起伏之后的原貌。汪曾祺的《受戒》,只有不脱俗套的蓄满绿意的春风才能与之相配;沈从文的《边城》,只有轻如泪滴的春雨才能浸透文中无法言说无法排解的哀愁。

读书不觉春已深,唯有书香令人醉。与书为伴,不辜负一段美好的春光,哪怕春天已逝,我们的头脑,已经收获了沉甸甸的欢喜,收获了文学余味无穷的意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