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火炬手”产生怎样的“出场效应”
作者:李艳龙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4
5月9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运动会开幕式上,该校宿管阿姨、食堂叔叔和安保大爷受邀担任火炬手传递火炬的场面引发现场热烈欢呼,一时间,这一幕也被众多媒体“捕捉”,形成舆论热点。
“他们在最贴近学生衣食住行起居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他们是山外最普通也最不普通的暖心人。”聆听那一刻的现场解说同样触动人心。对于这些由学校后勤人员组成的“后勤火炬手队”的出场,校方作出回应,“身边的平凡人,也是我们的榜样”。
开幕,蕴含着新的开端、新的奔赴。在校运会开幕式上邀请“后勤火炬手”传递火炬,会给赛场上的学子们为青春绽放、向梦想奔赴“传递”来怎样的能量,可想而知。
邀请后勤服务人员出场传递火炬,校方的“任性”举动无疑是明智的,也是良善的,由此产生的“出场效应”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通过这场火炬传递,会让校园后勤服务人员感受到被尊重、 被融入,感受到体面和平等;另一方面,邀请后勤服务人员传递火炬,犹如一场“行进式”的“思政公开课”,不用多费口舌,学子们只需“眼观”,便会真切感受到写在书本上的“尊重、友爱、平等、集体”等等的道德观念,原来可以这样具体、生动、激情澎湃,原来自己可以这样“轻易”被感动,可谓成长“就在一瞬间”,春风化雨就在这一刻。
再者,回头看这一舆论热点,不少网络平台在描述此事时,用了“别具一格”的开幕式、“特殊火炬手”等话语和字眼,由此不难看出,让后勤人员这样的“幕后”劳动者担任运动会火炬手目前看来还只是个新闻,只是个稀缺的新鲜事,这不免令人反思。
由该校引发的这一舆论热点,发生在5月9日,恰好是“五一”劳动节刚过后,此事发生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别有一番意味。怎样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尤其是基层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该校让后勤人员担任校园运动会火炬手的做法,好似一剂清醒剂,再次警醒世人,在新时代筑梦的伟大工程中,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都不是“边角料”,都是“限量版”的“唯一”,缺失或漠视任意一个,筑梦工程上的链条就会有松动的风险,根基就会有动摇的危险。
如何杜绝这样的隐患,凝聚每一份筑梦的独特力量,让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都有平等的“出场”机会,甚至“出圈”的可能?该校的做法带来的启发是,在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背景下,既要有惠民大工程这样的“显绩”,也要有动人的微场景这样的“潜绩”。打造这样的微场景,就要以仁爱之心,“平视”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尤其是身处艰苦岗位的平凡劳动者,坚决摒弃熟视无睹、“看到却想不到”的偏见和冷漠,警惕“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允许”等说辞背后的惰政顽疾,要善于因地制宜,创设时机,就近布局,铺设“入口”,让更多身边平凡岗位上的“幕后”劳动者几步之遥便可“出场”,散发微光,传递能量。此“场”不在高,有“爱”则灵;此“场”不在大,有“容”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