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全链条体系
作者:黄文刚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9
浙江省绍兴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 黄文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浙江省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努力打造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联系群众、主题活动、机制创新、建议督办、关心关爱等全链条体系,探索出一条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新路子。
夯实代表履职“基本功”。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届内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基本构建了代表任前培训、业务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形成贯穿代表履职全周期的,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同时,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实效性,有力推动代表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深化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统分结合、线上线下学习培训机制,对绍兴市人大代表分批次开展全员培训,组织好省级代表赴省培训,支持区、县(市)代表定期培训,确保本届任期内实现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全覆盖。三是发挥基地作用。依托绍兴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和永和宪法园等代表培训基地,通过网络视频授课、代表履职通APP、人大代表微信群等平台,分享履职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拓宽代表履职“主赛道”。一是创新联系制度。自绍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绍兴市人大建立“四个一”工作法,即在5年届期内,常委会领导对基层代表走访一遍、对代表轮训一遍、常委会会议基层代表轮流列席一遍、常委会视察调研等重大活动基层人大代表轮流参加一遍,充分调动了代表的积极性,激发了履职热情。二是搭建履职平台。按照“全市域覆盖、全员化进站、全闭环处理、全数字化运行、全品牌整合”标准,创新“局长·代表面对面”“实事实办”“履职通”基层单元模块建设,探索打造“代表进直播间”活动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三是创新履职方式。利用会前视察、民生实事督办、亚运会召开等契机,组织代表开展形式丰富的视察活动,如组织省人大代表视察绍兴亚运筹备及场馆建设、宁波˙舟山构建开放大格局等专题视察。由人大代表小组牵头,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选民、调研视察、收集社情民意等活动。四是深化建议办理。坚持督促承办单位加强“办前、办中、办后”与代表的全过程沟通,邀请人大代表参与重点建议督办会发表意见,创新“代表约见”机制,通过约见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形式进行监督,面对面商谈问题。
激发代表履职“内动力”。一是建立密切代表联系新模式。健全人大代表联系制度,深化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基层、联系人大代表等工作制度,探索创新常委会主要领导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机制,结合“三个一号工程”“三支队伍”建设,助力服务中心大局,坚持从群众诉求中找焦点、从改革事项中找热点、从治理环节中找难点,让人大代表更具针对性履职。二是拓展代表作用发挥新途径。健全完善市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制订《绍兴市人大代表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工作暂行办法》,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对各层级民生实事积极提供意见建议,经票决通过的2024年度绍兴市政府10项民生实事,其中7项是由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提出的。三是探索代表履职管理新机制。制订出台《绍兴市“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代表建议及社情民意处理办法》《绍兴市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规范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常态化开展代表优秀建议表彰和履职经验交流,推荐25名各级人大代表担任亚运会绍兴火炬手,激发履职动力。
唱响代表履职“主题曲”。一是深化“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该项活动将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与代表联络站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市级政府组成部门的局长、两院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国有企业等主要负责人,市级层面共有59个单位的69名局长、“两官”编入相应的代表联络站进站联系代表,探索了代表工作和监督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新格局,推动了国家机关与人大代表的密切联系,推动了“一府两院”工作提质增效。被全国人大杂志、中国人大网站、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二是推进“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活动。通过代表“三亮三进一述职”(即“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进基层单元、进选区、进直播间”和“代表述职”)这一有效形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强化代表的履职意识,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三是开展“双岗展风采 谱写胆剑篇”活动。按照省人大开展“双岗建功”主题活动要求,结合绍兴实际,开展专项主题活动。以开展“四双行动”为主要抓手,着力在履职能力与履职质效“双提升”、议案建议与民生实事“双推进”、视察调研与检查监督“双并重”、成果打造与典型示范“双促进”上下功夫,引导代表聚焦中心大局,在履职岗位和本职岗位上发声发力、担当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