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站点”平台建设 赋能基层治理
作者:吴艳玲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这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大常委会推进全区“家站点”平台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海州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工作,推动五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全覆盖进“家”入“站”驻“点”履职,努力将“家站点”建设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
科学设计布局
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海州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家站点”平台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及开展活动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本着实用够用可行原则,坚持高标准,不搞“一刀切”,针对不同层次,实行差异化布局建设。在区级层面,将办公区与“人大代表履职中心”有机融合,相互利用,科学设置功能区域,有效利用有限空间,达到实际效果最大化。在镇街层面,根据代表数量和人口规模,按照大中小三类,采取盘活闲置用房、整合机关用房、利用社区配套用房等方式,建设面积不等、大小适度、功能齐全的“人大代表之家”。在村(社区)层面,对代表数量较多、距离较远的村(社区)建立单独“代表联络站”;对代表数量较少的村(社区),按照就近顺路原则实行联合建站,从而有效解决了代表就近进站问题。
目前,全区建成区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1个,镇街人大代表之家19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118个,驻外人大代表联络站3个,人大代表联系点11个,12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驻“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代表。
找准特色定位
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力
为充分发挥代表履职平台作用,海州区人大常委会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并举,在严格标准确保建设完善、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确保“家站点”运行高效,将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
新浦街道人大工委将代表联络站建设与商圈经济发展相结合,打造了“ 解放路商圈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汽车城人大代表联络站”。路南街道人大工委变代表联系群众“坐诊”为“出诊”,在苏宁广场、新浦公园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立“流动代表联系点”,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一块牌子,亮身份、听民声。新海街道人大工委搭建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有效实现了民意汇集和法治培育、治理实践的功能叠加。浦南镇人大代表之家设置人大代表公示板,展板上公开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的姓名、职务、照片、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提供线上答疑服务,居民通过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选择代表并线上提交问题,就会得到家站的回应。海州街道双池社区代表联络站推出“围炉煮茶”议事会,一张小桌、一杯热茶,推动人大代表履职“热起来”,民生实事“办起来”。今年以来,在人大代表和议政代表的不懈努力下,调解邻里纠纷15起、化解信访矛盾3件。
立足岗位优势
助力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
海州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网格员+调解员”的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常态化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进基层、深入网格、联系群众,主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广泛听取社情民意,有效发挥代表作用。
省、市人大代表曹立志律师在瀛之志律师事务所的“新社会组织人大代表联系点”里,已完成诉前调解100余起;浦南镇人大代表卢旭通过番茄庄园人大代表联系点,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番茄种植业,实现年销售额220余万元;宁海街道人大代表乔辉盘活辖区内土地,依托辖区蜗牛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基地,带动20余人就近就业。
朐阳街道代表家站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把居民反映的问题一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交办清单、反馈清单,在推动河畔花城小区飞线充电隐患、茗馨社区停车难问题,以及金宝农贸市场的安全生产问题解决中回应着民生关切。
在浦西街道代表家站,人大代表、议政代表、物业经理、社区工作人员共建议事协商平台,共商共谋解决方案,处理卫生死角整治、安全隐患清理、便民设施安装等问题10余项。
从房前屋后的“身边事”,到公共服务的“大民生”,代表履职融入基层治理,代表“家站点”已然成为助推各级人大代表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助力海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