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主任笔谈>

数字化赋能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跃军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0

6cbcf4fa22a7ed1ae2fc2cd7a2ac8b3.jpg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跃军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相关精神,增强监督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再次作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是经济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具有牵引性、示范性作用。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摆在基层人大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大常委会利用数字化赋能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实践为例,分析基层人大常委会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的经验与启示。

一、存在问题

人大历来高度重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工作,通过多种监督方式有效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实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

项目建设周期“长”与控制环节“多”并存,就项目实施全过程来说,可能体现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如事前规划、要素保障、政策处理等不到位,决策不够科学,造成开工困难;开工后,进度、管理、概算控制等因素,导致项目难以落地;完工后,竣工结算、移交不及时,建好没人管、效益差等。

人大监督手段“缺”与监督实效“弱”并存;项目建设周期长,全口径全过程监督不到位;项目实施业务性强,而人大代表建议意见不够精准专业,监督深度和系统性不足;基层群众缺少参与监督的路径,没能有效发挥。同时,监督活动难以对项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无法对项目遇到的问题提前研判预警;针对上述问题,亟须打通项目监督时空障碍,拓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高效路径。

二、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黄岩人大秉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在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中围绕“监督什么、谁来监督、怎么监督”,做到工作聚焦、力量整合、方法创新、实效提升。

(一)以“监督什么”为导向,把握监督重点,以数字化系统重塑理念,综合开发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人大e监督应用。在监督对象上,把握“重”和“大”,选取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财政投资项目或重大民生实事建设项目,2024年黄岩区共有政府重大投资项目88个,总投资800多亿元;在监督环节上,构建了项目计划、项目建设、项目成效全流程全闭环监督链条;在监督内容上,关注绩效评估、资金使用、项目进度、绩效评价、审批环节等核心节点,配套出台《监督指引》,细化梳理5大环节核心指标23项,以数字化形式提供监督入口,在应用场景建设、监督功能开发、智能工具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二)以“谁来监督”为框架,搭建监督体系。构建以区乡两级人大机构、代表、咨询专家和部门为核心力量,汇集了8个常委会工委办和19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276名区级代表、15名咨询专家、42个部门单位(含国企),形成了多方协力的核心用户体系。在机制建设上,出台《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方案》《代表联络站联系监督项目意见》《代表领衔联系项目制度》等方案制度,形成了常委会监督项目、各工委联系条线项目、联络站联系辖区项目、代表直接领衔联系项目的四大机制,进行网格化、清单式监督,构建了协同高效的监督格局。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联合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教授和标准化专家成立起草小组,着手编制《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人大监督规范》,首个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人大监督的地方标准正在形成。

(三)以“怎么监督”为切口,发挥数智效能,开发“查、议、督、评”全功能监督场景,提升数字监督体验。

“查”,即系统贯通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数据,全生命周期归集项目数据、预警数据、监督数据和评价数据等,实现数据分类总览、地图一键导航、进度可视化跟踪、晾晒图表化展示,多元数据让查更全面。

“议”,即“建议随时提”功能,代表、群众“我有建议”一触直达,直接转送建设主体、实施单位办理反馈,形成“提出-接收-办理-回复”功能闭环,通过预警监测、环节监督、项目评价、意见流转环节,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可“议”,激发代表、群众等用户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督”,即围绕“智慧监督”,形成集监督预警“智警”、项目意见AI筛选“智理”、项目画像五维评分“智评”于一体的立体智能监督大模型,便于及时发现项目问题,高效督促问题破解,促进监督跃升提质。

“评”,即以监督指标体系为蓝本设定监督评价指数,打造数字化评价生态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度、阶段性和满意度评测功能,拓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高效渠道,真正体现“专业督”“有效督”。

“e监督”上线以来,人大代表线上参与2587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6680余条,意见办结数2310余条、项目满意率97.34%,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将“项目监督·代表面对面”“局长·代表面对面”“代表有约·周末说事”“代表圆桌议事会”等活动品牌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人大e监督应用相结合,凸显监督作用。

实践中,有力助推了黄岩“官河古道”、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工程落实落细,实现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人大“e监督”应用对项目的助推工作、辅助决策、提升效率等的预期目标。

三、经验与启示

实践表明,黄岩区实施“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人大e监督”应用场景以来,增强了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精准性,实现了政府项目实施绩效与人大监督效能提升的有机统一,这为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才能保证工作正确方向;要开展好人大监督工作,确保监督取得实效,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坚强领导,这是人大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首要原则。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可以做到方向明、发力准。

(二)必须依法履职行权,才能彰显宪法法律权威。实施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通过数字化监督,审查重大投资项目计划和资金进度同步推进,强化了法定监督职能,进一步彰显了人大担当,凸显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三)必须坚持依靠代表,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数字化监督,项目单位增强了接受人大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意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意见建议落实明显到位,项目推进更加顺利。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助推了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监督和社会效应双丰收。

(四)必须优化监督方式,才能切实提高监督质效。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数字化监督模式,实质上是对政府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财政预决算进行审查的延伸和细化,是对同级政府及其部门监督的延伸和具体化,做到了全面与重点、全方位与全过程、程序性与实质性监督相结合,对于完善并规范地方人大监督体系,发挥人大职能效力具有积极意义。

(五)必须坚持项目绩效,才能增强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数字化审查和监督,切实推动政府把好项目准入关,优化投资结构,优先保障重大民生项目。推进资金使用管理、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和绩效评估,督促政府和项目单位把资金管好用好,从源头上推动政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决策、管理机制,落实监管职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