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打好履职“组合拳” 推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作者: 编辑:张海玉 来源:“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0-17
9月29日,浙江省开化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县人大常委会特定调查委员会关于经开区要素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以特定问题调查这一刚性监督手段,督促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是开化县人大连续四年对产业园建设开展监督的生动实践。
产业园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开化县人大打好履职“组合拳”,一线监督、一路护航,推动产业园实现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精彩蝶变。
依法作出决定
为高标准打造凝聚广泛共识
要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离不开生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留住存量优质新材料新装备企业,开化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出《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的决定》。
决定明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加快区外优质新材料新装备企业搬迁入园,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上下游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绿色化、智能化、终端化、平台化”的现代园区。
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创成省级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持续跟踪监督
为高质量发展破解突出问题
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此,开化县人大常态化聚焦决定的贯彻执行,在每年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时都予以重点关注,并持续跟踪关注,有力推动解决一系列制约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2021年10月,组织开展产业园建设情况开展视察,聚焦土地征迁工作、配套设施建设、企业入园情况等,提出4方面9条意见,扎实推动产业区扩规模、有特色、上水平。
2022年10月,根据上年度视察发现问题及其整改情况,听取县政府关于产业园建设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强化创新驱动、要素争取,招商引资,高水平打造一流的产业体系、产业平台和产业集群。
2023年,结合产业园建设中面临的短板和瓶颈,对产业园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会前,组建两个调研小组,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深入调研企业40家,召开座谈会40场,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突出问题25个。会中,邀请企业界人大代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列席,纪委监委负责人和新闻媒体现场监督,对答复不满意的开展现场追问。会后,每月要求县政府报送整改情况,并结合“三服务”等活动,听取意见建议,推动政府加快问题整改、加大工业投资、加速能级提升。
“我们综合采用调研视察、听取审议、专题询问等手段,推动解决6类33个问题,助力产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量质齐升。”开化县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主任童顺尧说。
完善机构阵地
为高效能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开化县人大积极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下发了《关于推进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更好地助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设立机构:成立开发区人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开发区人大工作联络中心。建立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议事会制度和工作报告制度;对涉及开发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开展议事。丰富载体:常态化组织企业人大代表围绕企业所急、职工所盼提出意见建议;设立开发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走进基层单元,访民情、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
“如今,打通了人大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平台载体的拓展。下一步,将以人大履职的系统性整体性实效性、各级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开化赶超跨越聚力赋能。”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张孝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