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作者:覃 剑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如何把“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改革任务稳步推进、落地落实,主要取决于“四个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
把握“政治机关”定位
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人大作为“政治机关”,要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永葆鲜明的政治本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各级人大“政治机关”能否依法有效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稳步推进事关人大各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发挥好“政治机关”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各级人大“政治机关”肩负着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责任,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因此,各级人大“政治机关”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切实做到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不折不扣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确保各项改革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行使“权力机关”职能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定位体现了人大的民主属性,要求人大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如何把“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要求上,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任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最好形式和途径,就是“权力机关”依法履职行权时,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心怀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同时,要不断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保证人民通过法定的途径、渠道、方式、程序全过程参与人大工作。
履行“工作机关”职责
保证宪法法律正确有效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人大的法治属性,要求人大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人大担负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任,担负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担负着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如何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担当作为,保证宪法法律正确有效实施,对于每个“工作机关”的组成人员来说,必须坚持把政治坚定作为首要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对党忠诚。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依法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等立法,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要充分发挥人大主导立法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以程序化、规范化保障立法质量的提高,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发挥“代表机关”作用
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代表机关”的定位体现了人大的人民属性,要求人大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人民履职、为人民用权、为人民谋幸福。人大作为“代表机关”,代表人民履职行权,就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中。首先,要不断丰富各层级民主表达平台。人大各项工作要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例如,审议制定法律法规、审查批准计划预算、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事项,都要通过调研、座谈、论证、听证、协商等方式,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其次,要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收集民意渠道。建立健全收集民意平台,加快创建“数字人大”平台,构建问题“码上见”、平台“马上办”、联系“零距离”、服务“全天候”的网格化体系,让基层民主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快捷畅通、更加广泛充分、更加务实管用、更加抵达人心。再次,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参与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代表制度、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不断拓展代表参与人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支持代表通过调研、视察等活动,以及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立法联系点了解和收集民意,切实把“代表机关”建立在广泛民意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