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站点”融合 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
作者:初殿慧 杜云鸿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人大常委会聚力4个青岛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坚持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家)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发展,科学整合双方资源优势,推动“站点”融合持续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迭代升级,架起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建机制 促融合
推动实现“1+1>2”叠加效应
健全组织体系。组建由平度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监察司法和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骨干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部署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各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1名负责人和1名联络员,明确岗位职责,并上墙公示。树牢“大联系点”意识,充分吸纳镇街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基层法庭庭长、法律工作者、退休的法官、检察官以及素质好、热情高、有代表性的人大代表、村级网格员等作为信息采集员,织密全覆盖的立法信息采集网。
打造活动阵地。实施“一个场所、两块牌子、两种职能”模式,促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家)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基层群众、人大代表与立法机关在立法工作中“面对面”。如,蓼兰镇许家新村人大代表之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依托人大代表之家,进一步提升完善阵地设施,配置立法意见征集箱,优化普法氛围广场,健全月接待群众、季“赶大集、听民声、办实事”、年述职汇报交流等工作机制,充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激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
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信息员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调研、汇总、上报等环节的工作要求,确保联系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做好台账登记管理,将参与立法项目征集、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集、法规宣传、立法评估等工作材料,按照单个项目建卷归档,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制度化。
搭平台 聚民智
推动打开“民声+立法”直通渠道
线上数字技术赋能立法意见征集。利用“代表好声音”“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微信工作群等平台,第一时间在线上发布法律法规草案文本及征求意见通知,代表和群众通过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参与立法、发表意见。
代表履职平台助力立法意见征集。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家)和人大代表主题实践活动等载体,组织人大代表、信息采集员面对面接待群众,及时提出立法建议。如,新河镇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摆摊赶大集”“喝茶诉心声”等方式,倾听群众真实意见,汇集群众立法智慧。
基层治理网格推动立法意见征集。发挥村庄、社区网格优势,实地征集群众立法意见,打通基层立法联系点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地方立法民意征求直抵基层。如,平度市人大代表馨苑联络工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借助社区活动平台,组织代表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员主动联系社区居民,进行立法意见征询。
强改革 拓职能
推动提升“多维履职”工作质效
高标准开展普法宣传。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普法宣传站”作用,采用座谈会、普法微课堂、送法进社区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如,平度市人民法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法律专业特长,针对青少年年龄特点,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高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立法建议、凝聚立法智慧、推动法律实施的作用,以法治力量护航企业发展。同时,深化拓展“法治朋友圈”,建立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协同机制,举办“检察护企”双向联络机制聘任活动,畅通检察机关与商会、企业的“全链条”交流沟通渠道,共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效能推进基层治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第一时间发现并掌握基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通过人大代表提出立法、修法建议。同时,发挥人大代表、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员作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水平。如,平度市人民法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在9处派出法庭创新设立“代表、委员、司法监督员联络站”,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和司法监督员群众基础好、社会经验丰富的优势,参与矛盾化解,推动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源头和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