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审议质量的思考
作者:丁淑萍 编辑:赵保君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对政府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人大工作、法院工作、检察院工作六个报告的审议,是人大代表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和改进人大代表审议报告的方式方法,从培训代表业务、服务代表履职、提升代表素质、严抓会风会纪等多方面入手,大会期间代表审议报告的水平越来越高,但同时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审议发言不积极、审议发言与报告内容联系不紧密、专业性强的问题关注度不高等现象,使审议质量大打折扣。针对以上现象,人大常委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服务:
会前做好“功课”。一要让代表对报告的起草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平时常委会的各项执法检查和调查视察应尽可能让相关领域专业代表参与,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代表有机会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让代表知晓相关工作。年中可以组织代表听取一次“一府一委两院”和人大工作情况的汇报,让代表及时了解大会批准的报告实施的进展情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以组织代表视察了解本年度报告实施的完成情况。对于来年工作的安排,要多渠道征求代表意见。报告起草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既要到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就大会报告面对面征求代表意见,同时还要听取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的意见,这样既完善了报告,又让代表提前熟悉了报告内容。二要为代表审议好报告提供培训和服务。首先,要加强对代表审议报告的培训。在代表履职培训中要增加审议报告的课程内容,尤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计划报告等专业性非常强的报告,针对“审什么”“怎么审”要重点进行培训。其次是要将报告尽量提早送达代表手中,如纸质版难以送达,可以在代表履职平台上发送电子版,让代表有更多的时间认真阅读思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在提供完整版的同时,还可以提供通俗易懂的简本。三要引导人大代表做好审议准备。通过建立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宣传人大代表履职典型等方式,畅通人大代表履职机制,推动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不仅要善于在代表工作接待日、有组织的调研等活动中了解社情民意,还要在平时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收集群众诉求。在大会前夕,以代表小组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并进行认真归纳整理,做好审议发言准备。
会中加强组织。一要保障审议时间。要保障代表对报告审议的时间,会期不能太短。同一时间段只安排审议一个报告,不要安排审议多个报告,避免审议不够充分。二要规范会议主持。主持人要加强对会议节奏的把控,让每位代表都有发言的机会。大会开始时,主持人或召集人要对代表发言的时间、会议审议的主要内容、列席人员的身份进行说明,让代表心中有底。三要改进列席会议制度。精心安排相关部门列席会议,尽量让列席部门与代表团和审议内容相匹配。如,农业部门的列席人员主要安排到以农业为主的代表团,城建部门的列席人员主要安排到以城区为主的代表团等,领导列席会议也同理安排。同时,也可在法定列席人员名单之外增加安排列席单位其他人员到代表团听取意见,以便全面掌握各代表团的审议情况。如在审议“两院”报告时,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列席人员之外可以派出其他人员分别到各个代表团听取人大代表意见,政府各部门也可以在相应的时段采取这一做法。这样一来,代表审议发言就有对象感,列席部门人员当场回答代表问题,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互动,可以让代表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增进理解支持,融洽相互关系。尊重代表表达的同时,也提升了代表审议质量。四要改进审议方式。探索跨代表团的专题审议。目前,已有财经预算实现跨代表团审议,农业、医疗、卫生、城建、环保、司法等专业领域也可以尝试探索跨代表团审议,让审议更深入、意见更专业。探索侧重内容审议。如,政府工作报告一般情况下有几个时间段的审议,可以每一次侧重一两个方面组织审议,也便于政府部门集中派出人员列席会议,听取意见。五要推进会议信息化建设。采取现代信息手段,将代表的审议发言录入履职平台,放入履职档案,作为连任代表的依据,激发代表审议热情。
会后反馈督办。大会秘书处的资料组在大会后一定时间内可以暂不解散,继续做好大会后续工作,将代表审议发言中的建议和意见整理好交给各专门委员会,由专门委员会向政府各部门进行反馈,并与大会期间的建议批评意见一起进行跟踪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