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集体经济 献策乡村振兴 ——山西省人大代表热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作者:赵琴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31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利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连日来,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纷纷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言献策,为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基层党建为农村集体经济“壮筋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过去一年,山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为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优质的花果产业、完善的生活设施、整洁的村容村貌”这是人们对大同市杨家窑村的第一印象。从曾经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到如今的“塞北第一村”,杨家窑村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党建的支撑。
“没有坚实的党建做支撑,我们村的经济发展不会坚挺。”山西省人大代表,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杨家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占君告诉记者,“我们村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创办多家村集体企业,发展花果产业,建设现代化种苗科研中心,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参加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活动中,郭占君发现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问题。“要选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两委’班子,增强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的组织统筹、示范引领作用。”郭占君建议,依托当地农业特色资源,推动联建共建,采取“党建引领+企业运营+集体参与+农户受益”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山西省各地持续不断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同合作社、企业、农户等的合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晋城市高平市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合作社发展,通过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并探索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托管新模式,为富民强村注入新的活力;临汾市襄汾县坚持“党建引领+市场推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把党支部的组织功能、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龙头作用有机融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是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在山西省人大代表,临汾市曲沃县里村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长发看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为更好发挥党支部领办作用,应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合作社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充分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要推动合作社与企业联合,加强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以产业振兴赋能集体经济
产业兴旺,农村集体经济不能缺席。山西省各地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在“特”上找准着力点,强品质、创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4年4月20日,晋城市司徒小镇《千年铁魂》打铁花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该表演参与人数达108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打铁花表演秀。《千年铁魂》打铁花是司徒小镇主打的文旅演艺项目之一,自推出以来受到游客广泛赞誉。司徒小镇始建于2010年,十几年来司徒小镇的发展正是山西发掘本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赋能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司徒小镇在发展之初就坚持自身特色,因地制宜,不盲目跟风,立足晋城旅游资源禀赋,使乡村文化和乡村产业深度结合。
谈及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山西省人大代表,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司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小明表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着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绝不是集体“唱独角戏”,而是要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民参与度,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2024年,山西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联结关系,带动农户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增收。通过建立合作社经营异常名录和辅导员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全省家庭农场已达5.9万家、农民合作社9.4万个。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50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组成23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近年来,我省各地的家庭农场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家庭农场发展势头很好。”在山西省人大代表、运城市稷山县泽丰园家庭农场总经理侯鹏华看来,家庭农场还可以从土地流转、扩大影响力、完善配套设施上持续发力。对此,他建议:“应鼓励家庭农场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探索集体土地入股家庭农场的模式,让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家庭农场,按股分红,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以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改革创新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2024年2月,山西省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做好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高标准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发挥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千万工程”加快实施的大机遇下,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联农带农、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企业在发挥联农带农作用过程中,还存在部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松散,缺乏长期稳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并且技术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艳平表示,“建议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开展股份合作,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资产、资金等要素,入股农业科技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同时,农业科技企业应组建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集体经济强不强,人才至关重要。2024年,山西省各地纷纷举办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培训班,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则、有专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壮人才队伍支撑是重点。”王长发认为,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是发挥带头人作用的有效途径。“要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限制,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选拔有经营头脑、发展思路的人才,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纳入村党组织后备力量。定期组织集体经济发展专题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又一强力引擎。2024年,山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目前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需夯实、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郭占君建议,在全面盘点农村资源并建立体系化制度规范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开发农村一切可转化资源,充分发挥农产品供给、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在提升资源资产市场价值中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