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书写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历城篇章”
作者:韩宏伟 编辑:郭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14
韩宏伟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换届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理念,不断夯实代表工作基础、创新代表工作机制、打造代表工作品牌,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以担当诠释使命、以实干助力发展,代表工作迸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历城篇章”。
聚力抓阵地建设
拓宽代表履职平台
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提升代表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创新搭建各级互动、覆盖全域、立体交叉的履职平台,形成了以代表之家、专业代表工作站、代表工作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家-站-基地”工作格局。一是高标准建好“人大代表之家”,构筑代表履职高地。建设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区“人大代表之家”,包括人大文史馆、文史哲阅读馆、四级代表活动室、人大代表会客厅,成为区人大常委会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窗口和各级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调查研究、研讨交流的重要阵地。目前,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察学习500余场次。二是高水平建设专业代表工作站,发挥代表专业优势。以“突出专业、履职为民”为导向,在街道创新打造科技创新、草莓产业、青年创业就业、楼宇经济等10个专业代表工作站。科技创新联盟组建、草莓冷冻苗技术推广等一系列代表工作成果,有效服务、拓展、完善了相关产业链,充分体现了“专业代表”以“专业履职”破解“专业问题”的责任担当。三是高起点建设代表工作实践基地,提升基层人大工作影响力。立足村居(社区)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人大代表阅读基地、立法联系点等一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代表工作实践基地和实践点,成为各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
聚力抓协同联动
凝聚代表履职合力
历城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各级人大代表之间的互联互动、互通互促,探索实行“四级代表三同步”工作模式,实现了各级代表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一是同进站。充分考虑代表职业特点、专业素养、擅长领域等因素,为432名四级人大代表“量身定制”服务方向,全部编入代表工作站。各级代表在站内亮身份、践承诺,与群众心贴心沟通联系,面对面倾听民意,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同培训。打破地域和层级限制,为各级人大代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已举办各级各类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活动350余次,培训6300余人次,代表们通过学习互动、相互带动、上下联动,政治引领得到充分发挥,履职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履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三是同履职。为打破以往各级人大代表各自为战的局面,坚持目标导向,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围绕重点项目建设、黄河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等工作,共同开展视察调研,通过议题联动、监督联动、宣传联动,人大代表整体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聚力抓机制创新
提升代表履职效能
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数字赋能、载体拓展,着力提升人大代表履职效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主任接待日、集中联系代表、“双联双促”等制度,创新推出“学联研谏办评”工作流程、“工作站+”等6项举措,以务实管用的制度保障代表工作高效运转,代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加强数字赋能。搭建“数字人大”平台,开辟“群众找代表”“立法直通车”专栏,公示代表信息及二维码,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变成全天候、零距离。在建议办理方面,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让数据多跑路、代表少跑腿,实现了建议从提交到评价的全流程线上管理。三是加强载体拓展。换届以来,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广泛开展“作表率办实事 各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项目、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加快建设省会强区贡献人大代表力量;各街道人大工作室也立足实际,相继打造了“‘荷’你在一起”“莓好董家代表行”等活动品牌。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争一流、当先锋、作表率,呈现出奋勇争先、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聚力抓典型带动
激发代表履职动力
历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抓典型促履职,抓示范促提升,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一是注重评先树优。制定《关于开展“争创工作突出人大工作室争当履职突出人大代表”活动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示范工作站及履职突出人大代表评选活动,通过树典型、立标杆,激励代表履职尽责,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注重宣传推广。对表现突出的人大代表,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讲好代表故事、展现代表风采,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三是注重激励关爱。制定《关于做好人大代表激励关怀工作的办法》,坚持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精神上激励,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想为、愿为、善为、能为的履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