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督方式 提升监督效能
作者:齐玉玮 黄 旭 编辑:郭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18
换届以来,山东省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职权过程中,强化自身建设,精选监督内容,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不断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有力促进“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
强素质、增本领
增强监督主体能力
紧扣“四个机关”建设,全面推进人大机关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人大整体合力不断提升。
凝心铸魂强根基。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最高原则,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工作指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及时举办“人大代表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宣讲阐释全会精神,全面增强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干部、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调查研究练内功。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要求,年初精心选题,确定调研重点,选题既考虑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又注意选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结合实际来确定调研重点,有效增强调研针对性。开展调研活动前,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并广泛邀请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参加,制定调研前学习制度,为在调研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提出对策打好基础。调研过程中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综合采取“四不两直”、镇街人大联动、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准确了解真实情况。调研活动结束后,及时形成调研报告,与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审议议题相关的,作为参阅文件印发,供组成人员参考,提高审议质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报市委并送市政府,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建议意见形式提交常委会办事机构转政府办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盯重点、议大事
保障监督内容精准
始终坚持监督的正确方向,把监督内容聚焦在法定范围内,确保真正“监”到问题上,“督”到关键处。
紧盯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市委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自觉把人大监督放在市委工作大局中考量,把关系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列为监督内容,确保监督议题符合党委总体工作部署。主动融入市委中心工作,加大对蔬菜种业、工业转型、城市更新、民生事业、项目建设等工作的监督力度,推动提升产业、城乡、民生发展质效。
紧盯改革发展难点。紧扣“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情况报告,调查产业迭代升级、数字农业和蔬菜种业发展情况,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强化预决算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突出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全面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推动预决算监督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紧盯社会普遍关注。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每月从“12345”热线中选取1至2件群众反映集中问题,采取“专委会牵头,代表、群众、部门面对面”的形式,先后对月子中心、噪声、代驾、民宿管理等18个问题进行调研督办,形成了从选题、批转、调研、转办到评议的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机制,对物业管理、劳动保障等13个问题开展专题询问,有力推动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保障全市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美好成果。
立规矩、定标准
完善监督制度机制
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先行,为监督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打牢基础。
细化建议督办机制。始终把办好代表建议作为汇集民智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督办方式方法,让更多民声民意转化成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在全市建立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通过线索互移、信息共享,促进监督效能提升。
细化依法监督形式。实行审议意见跟踪监督机制,研究制定《审议意见办理暂行办法》,要求凡是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二次审议,并在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将整改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切实推动审议意见由“纸上”落到“地上”。坚持问题清单制度,每次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活动前都面向社会发布公告,征求意见建议,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个清单,要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措施,限时“对账销号”。推进专题询问常态化、制度化,聚焦“12345”热线群众反映热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组织290多名代表、群众参与调研,31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对24个部门单位进行询问,有力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