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主>

宁波市人大:街道居民议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及

作者: 编辑:高启明 来源:浙江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5-04-08

近年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决定》,纵深推动街道居民议事会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持续推进基层民主实践制度化、具体化、生活化,让民主成果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

制度先行,健全民主协商机制

街道居民议事会有效破解街道层面人大工作面临的“渠道缺、抓手少、实施难”瓶颈,建立运行近5年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先行先试、迭代完善,及时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创新出台工作指引36条、人大街道工委会议议程及内容清单、履职登记及量化评价办法等制度,全面构筑规范化议事工作体系,形成多主体、多形式、多层次的街道居民议事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全市74个街道居民议事会依法找准助力辖区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通过票荐民生实事、反映社情民意、民主协商管理等方式,深度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有力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真正诠释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真谛。

同时,宁波市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街道工委也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街道居民议事会工作规则、会议章程和选聘程序,设立议事小组、试行专业小组,优化服务保障。如,北仑区发布浙江省首个《街道居民议事会组织与运行规范》,进一步提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慈溪市从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维度全链条规范,为属地街道提供操作依据;镇海区建立建议处理、反馈和督办机制,更好地发挥反映民意、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等。

民呼我为,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基层民主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壶清茶,居民议事员、群众代表围坐一圈,大家畅所欲言,摆事实、讲道理、解矛盾,一场“头脑风暴”下来,问题的解决思路也逐渐清晰……街道居民议事会运行过程中,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居民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百姓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不断丰富载体、创新方式,联动组织全市4200余名居民议事员和9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座谈、视察、调研等活动,推动票荐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全流程规范推进、全周期顺利实施。居民议事员积极发挥汇众力、聚众智、解民忧、凝民心优势,在民生“关键小事”中建言献策,架起民意“连心桥”、凝聚治理“大合力”,真正把好事议好,把实事议实,把议定的事办结。

群众的痛点就是议事的着力点。鄞州区中河街道居民议事员了解到永泰花园小区居民投诉垃圾分类转运点设置问题后,立即开展“靶向式”调研,会同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现场会商,最终选定了新的垃圾清运点。象山县人大常委会丹东街道工委将居民议事员编组融入人大代表督事小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出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线索30条并转化为候选项目。目前,宁波市每年通过街道居民议事会收集意见建议2600余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600余件,居民议事员的成就感越来越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守正创新,推动议事整体跃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街道居民议事“小平台”“大作用”,积极调动居民议事员履职积极性,重点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短板、弱项和民生难点、痛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街道办事处或辖区派驻单位在60日内反馈处理结果,逐步形成全方位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闭环的议事工作机制。

居民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坎墩街道工委创新议事协商,常态化开展“双周夜谈”活动,邀请居民议事员、选民代表等定期举行民情民意倾听活动。

“自2022年10月实施以来,围绕兴水治水监督、高铁轻轨板块征迁等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我们已组织开展10轮‘双周夜谈’,居民议事员参加426人次,联系群众508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86条次。”人大坎墩街道工委主任郑海英表示。

江北区人大常委会文教街道工委依托“蜜邻”“回音坊”议事厅等平台,探索居民议事员每月轮值制,梳理汇总“问题清单”、形成四色“建议清单”交街道办事处办理,构建“小事不出社区、烦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街道”的民主协商新路径,居民的“幸福底色”越来越足。

街道居民议事会是健全人大履职平台、延伸人大监督渠道的创新实践,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下一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将从优化组织体系、深化民主协商、完善运行程序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发挥街道居民议事会作用,最大程度通达民情反映民意,充分激活全过程人民民主“神经末梢”,共绘街道居民议事美丽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