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山东省寿光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建议高质效落地—— 让小摊点既有“烟火气”也有“文明味”

作者:杨勇 刘聪 编辑:崔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5

华灯初上,山东省寿光市新兴街夜市也开始热闹起来。2024年以来,寿光市对新兴街夜市进行改造升级,夜市整体迁至新兴街北侧路沿石以上,全长300米,划分东西两区。重新起航的新兴街夜市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文明、更加有序,不仅激活了夜经济发展活力,满足市民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还解决了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目前,寿光在西关农贸市场、东七市场等12处市场,设置免费摊点共计260个,切实解决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城区共有临时性便民摊点700余个,辐射居民小区30个左右,辐射范围30平方千米,增加就业人数7000余人。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环境脏乱差 安全隐患多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引发多种问题

城市流动摊点方便了群众、活跃了经济,但在一定程度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影响市容市貌,且存在安全隐患。如何使流动摊贩“合法生存、有序经营”,让流动摊点的治理既有“烟火气”,又有“文明味”,是城市管理工作亟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2023年,寿光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接到的12345政务便民热线中涉及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方面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12%,引发社会舆论普遍关注。2023年10月底,在寿光市圣城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的“人大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活动中,不少群众向寿光市人大代表李杰、陈璇反映,新兴街夜市虽然热闹,但是流动摊贩随意占道经营,导致环境脏乱差,道路拥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于是,李杰、陈璇联合圣城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人员迅速到新兴街夜市开展实地调研。

“我们小区入住率高,离农贸市场较远,购物不太方便,在家附近的摊点买东西很方便,但是摆摊的把路都堵了,影响我们的日常出行。”

“这条路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导致车辆通行非常困难。除了拥堵,更多的是不安全,道路只有这么宽,不少摆摊、购物的是老年人,万一车辆经过发生碰撞,多危险啊!”

“我们自己种的菜,吃不了,拿出来卖,补贴家用。除了这里,我们实在不知道该去哪里摆摊。”

调研发现,新兴街夜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附近居民的购物和娱乐需求,但也产生了脏乱差等环境问题。此外,摊贩存在流动性、反复性强与零散分布的特点,执法部门管理难度大,难以根治。为了了解更多情况,李杰、陈璇等人大代表还连续走访了东七夜市、茶博城夜市等,发现都存在类似问题。

一直以来,“地摊经济”为群众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服务,也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在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科学处理“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发挥“地摊经济”的特色优势,使其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李杰、陈璇根据调研结果,在2024年年初寿光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联名提出《关于加强城区流动摊贩管理的建议》,建议从城市环境美观和群众生活便利的角度出发,在居民区周边区域建设“小贩中心”或临时摊点疏导区,采取定点、定位、定时的办法实施规范管理,解决占道经营问题。同时,建议完善农贸市场建设和营运方式,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等途径,不断改善经营条件、降低收费标准,确保经营户进入市场后“能赚钱、稳得住”。

“流动摊点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藏在市井里的摊点是民生刚需,也是城市烟火,更关乎百姓生计。我们要聚焦民之所需、群众所盼,扎实推进民生实事,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城市发展温度。”寿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武治强说。

生意不好做 市场摊位费贵

摊贩心里话道出背后真相

《关于加强城区流动摊贩管理的建议》提出后,寿光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承办。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2345热线,梳理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开展全面、细致的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中南世纪城东门、东郭市场等流动摊贩集中的区域,采取“专委会牵头,人大代表、群众、部门面对面”的形式,邀请人大代表、部分群众、人大专家智库成员、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展座谈,共同商讨治理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增强监督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在调研的过程中,寿光市人大常委会还邀请山东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会长、寿光市人大专家智库成员、寿光兴源法律服务所主任毛相顺共同参加调研活动。

“老板,把你的摊位挪进去一点,我的车过不去。”2024年4月,在东郭市场门口,个别摊贩直接在路边占道经营,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

为什么要占道经营?一位卖水果的大叔对调研组说:“现在都‘卷’得很,大家的摊位都靠外面摆放,如果我放在里面,到晚上也卖不出多少水果,只能和他们一样往前摆。现在生意不好做,我们只能想各种办法多挣点钱。”

菜贩张大娘说:“市场摊位费有点贵,只能把摊位摆到马路旁边。”

对摊贩们遇到的难处,调研组表示理解,并向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占道经营对市容市貌、交通及个人安全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同时向过路群众普及《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占道经营危害性的认识,引导流动摊贩入市经营。调研组将商贩和群众的需求及意见一一记录在册,承诺会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真正发挥人大代表听民声、解民意、集民智、促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以前总觉得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没想到今天能这么近距离交流,还能和你们说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希望你们把这些情况反映上去,帮我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菜贩张大娘说。

寿光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扫码见代表”微信小程序,面向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流动摊贩管理的意见建议,常委会相关机构整理汇总,结合前期调研结果,从“健全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完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执法监管水平”“加强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生活居住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为承办单位高质量落实代表建议提供参考。

设立特色小街 增加免费摊位

变堵为疏为流动摊点找到“新家”

小摊点连着大民生,寿光市政府将“便民摊点提档升级”纳入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组织责任单位进行现场调研、分析研判,根据代表建议确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城区便民市场改造,目前运营的西关、南徐、茶博城夜市等便民市场硬件设施更完善,周围环境也有了明显提升,市场空间得到了扩充,增加了大量新摊位。

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了严格的摊点准入制度,明确列出正面和负面清单,并制定了《便民摊点管控区管理规范》和《寿光市城区便民市场管理规定》。同时,与便民市场摊贩签订了守序经营承诺书,要求他们遵守不出线经营、不高音扰民、不污染环境等规定,引导摊贩自觉自律。

潍坊科技学院门口占道经营问题存在已久,2024年5月,寿光市在潍坊科技学院西门谋划设立特色小街,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及行人通行的情况下,为流动摊点找到“新家”,巧妙化解了城市管理顽疾。“我卖煎饼馃子十年了,之前随处支摊子,现在这个摊位稳定下来了,水电齐全,每天的收入很不错。”一位摊主表示。

为确保整改效果,提高监督实效,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确保问题“清仓见底”。2024年9月,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严重的夜市、居民区门口和市场周边开展调研。

调研组发现,不少老年人为解决生计问题,或者为了补贴家用,总是时不时在市场门口,特别是居民区门口销售一些自家种的时令蔬菜。针对这一问题,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对城区自然形成的各类流动摊点、马路市场、临时售卖点全面摸底,形成了《关于小区门口占道经营问题的调查报告》,交承办单位研究办理。

寿光市政府及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性地提出流动摊点“两进”管理模式——“便民摊点进小区”,即在城区部分小区开展“社区集市”试点工作,设置小区临时售卖集市,为流动摊点“安家”,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民服务;“公益摊点进市场”,即在不收取费用的前提下,允许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及附近村民入场经营。这些免费摊位设置后,不仅解决部分老年人、残障人士和附近村民的实际困难,惠及多个家庭生计,也有效避免了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行为。

“都是自己家里种的,吃不完就出来卖一些,搬进小区后,安全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在马路边卖菜了。”张大娘开心地说。目前,寿光市在西关农贸市场、东七市场等12处市场设置免费摊点共计260个,切实解决了部分老弱群体临时摆摊问题。城区共有临时性便民摊点700余个,辐射居民小区约30个,辐射范围30平方千米,增加就业人数7000余人。

“新鲜的蔬菜水果在小区里都能买到,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市场了,很方便!”兆祥小区居民黄大爷说。

“变堵为疏,改建便民摊点和惠民摊位,从根本上化解城市占道经营的管理难题,守牢了城市文明秩序,使流动摊贩和自产自销的农户有了维持生计的“新家”,不仅得到了许多经营者的认可,同时也营造了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寿光市人大代表陈璇对建议办理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