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工作>

台州市路桥区:探索“联商共促·警务共治”新模式

作者: 编辑:崔斌 来源: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台州市人大、路桥区人大 发布时间:2025-04-15

“人民”二字,是人大代表和人民警察的共同立场。去年以来,台州市路桥区人大携手区公安分局,探索搭建“人大代表+人民警察”融合履职架构,打造“联商共促·警务共治”新模式,织牢民情民意联络网,推动警务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全场景,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联”

线上线下联民心

在路桥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群众可以向“联合接访”的人大代表和驻站民警提出建议。这些群众诉求经过整理汇总,通过扫码被提交至“局长直通车”。目前,路桥已经实现1个总站和10个镇(街)代表联络站局长直通码“全覆盖”,建立公安24小时响应、5个工作日办结、全程局长盯办的快速通道,采用“个性问题单独交办、共性问题整合交办、复杂多跨问题人大公安双交办”的模式,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比如,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区公安分局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翼·同护”主题活动现场会,邀请人大代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商出台加大专业司法社工保障等8项举措。2024年,本地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总量同比下降7.9%,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同比下降13.5%。

除了“联合接访”,代表还与驻村民警一同深入网格,“联合走访”选区选民。通过“线下面对面+线上点对点”有机结合,实现主动感知,先治“未病”,累计办结民生诉求22件,群众满意度100%,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3.3个工作日。

“解”

用心用情解民忧

路桥某村发生一起家庭人身伤害赔偿纠纷,一时无法达成调解。派出所将情况反馈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站遂转交至包案化解小组进一步协调解决。相关选区人大代表同驻村民警、驻村干部,前往双方当事人住处实地了解情况。经过包案化解小组多次走访,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包案化解小组由“人大代表+驻村民警+村居干部”组成。针对初次协商未果的矛盾纠纷案件,小组实地现场核查,向矛盾纠纷双方相关当事人了解发生原由、争议点,促成和解达成,力争在二十日内予以调解结案。

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共收集各类矛盾纠纷18起,已全部达成和解,实现从源头发力减少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权益。

“商”

凝聚合力汇民智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进一步突出监督职能,路桥区人大联动区公安分局落实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进站、“代表有约”、“代表百晓+议事”等协商活动,建立集民意收集、问题研判、协商解决于一体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梳理问题清单和建议清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协同研判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在农村地区,夫妻离婚后仍共用一本户口簿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离婚夫妻能够独立分户,以简化相关行政手续。”在联席会议上,区人大代表罗邦连提出建议。针对人大代表反映的户籍政策问题,区公安分局现场进行了答复,同时迅速响应,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组织人口服务管理大队赴乡镇开展专题培训,户籍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路桥区人大以推进“警务共治”为抓手,形成了人大基层单元与公安警务衔接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法治引领、多方共治、数字赋能”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