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县乡人大>

架起“连心桥” 当好“带头人”

——西安市新城区强化基层人大代表履职阵地建设

作者: 编辑:张海玉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7

4月16日,西安市新城区人大代表、胡家庙街道第四人大代表工作室驻室代表金延(左二)在收集居民意见建议。

“外头的树枝伸进围墙,挡住了我家窗户。我试着向人大代表反映了这个问题,没想到很快就解决了。”4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长缨社区居民米正威说。

之前,因为树枝挡住了窗户,米正威家的采光受到很大影响。每逢刮大风,树枝就会不停敲打窗户,尤其是夜里,严重影响了全家人休息。但因为树长在小区围墙外,不在小区物业管理范围之内,米正威只能忍受。

新城区人大代表、胡家庙街道第四人大代表工作室驻室代表金延在社区走访时,米正威向她反映了这一情况。

“我们先明确这些树木是属于谁管理,然后再对接具体负责人解决问题。”长期从事社区工作的金延对此很有经验,热心帮米正威解决问题。

在取得树木管理方的同意后,金延同另一位驻室代表张波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随后,张波带着专业人员携带工具,对这些树木进行了修剪,消除了安全隐患,也解决了困扰米正威一家许久的问题。

“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要广泛收集民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积极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忽视。”张波说。

在胡家庙街道第四人大代表工作室,这样的“为民小事”,代表们做过许多。其中,小区里一段长约1公里的内部道路的修缮,让长缨社区居民郭玉川竖起了大拇指。

“这段路是附近中学、幼儿园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一直坑坑洼洼,十分不方便。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反映、协调下,这段路终于修好了。”郭玉川说,“短短一段路让大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道路问题的解决,拉近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体现了人大代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责任担当。

胡家庙街道第四人大代表工作室创新“三亮”“二有”“一融”的“321”工作法,代表亮身份、亮职责、亮履职,服务有温度、建言有深度。

同时,胡家庙街道第四人大代表工作室推动代表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小服务、大能量”系列活动,实现代表工作室建设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品牌化,多措并举推动人大代表参与区域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

“第四人大代表工作室地处长缨路商圈,区域内企业、商户众多。目前,工作室有驻室代表9名,其中市级代表2名、区级代表7名。围绕商圈商户需求,我们组织代表开展‘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主题接待,参加招商项目推介会等,在代表工作室营造共商、共治、共享的‘代表工作+’履职新生态。”新城区人大常委会胡家庙街道工委主任刘永锋说。

目前,新城区建有33个人大代表工作室,创新设立9个代表联络点,全国人大代表及省、市、区人大代表等全部就近就地编入代表工作室。

新城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规范代表工作室运行,建立“1212”服务代表履职机制,即每个街道有人大街道工委,街道建有代表工作室和代表联络点两个阵地,每个社区有一名社区民情联络员,在人大街道工委、代表工作室、代表联络点和每个社区设置社情民意意见箱、二维码等线上线下两种收集意见建议的途径,从机制上实现了区、街、社区代表工作三级联动,增强代表联系群众的广度与深度。

其中,新城区韩森寨街道第二人大代表工作室创新提出“忠心为党分忧、热心关注民生、耐心接待选民、用心履职监督、真心服务群众”的“五心”工作法。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走访接待、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活动,办理民生实事好事40余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连心桥”作用和“带头人”效能,让辖区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在基层的人大代表履职阵地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场所,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立足基层工作实际,持续发力,健全完善‘1212’服务代表履职机制,建好用活代表履职平台,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更好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层实践。”新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付阿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