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精准服务破难题 优化营商显担当
作者:丁俊荣 陶苏敏 编辑:张海玉 来源:人民与权力杂志 发布时间:2025-04-28
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更是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一场关于“计容建筑面积”理解分歧的协调会,不仅让江苏乐尔绿材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柳暗花明”,更成为通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从企业急难愁盼到问题圆满解决,通州区人大以精准服务、法治思维和创新举措,擦亮了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企业呼声:一个“比例”卡住项目进度
2024年11月,落户在南通高新区的江苏乐尔绿材资源化设备制造及示范项目正式开工。2025年3月,因项目中车间产线调整需重新报规,企业遇到了“计算难题”。根据规划要点,行政办公及生活配套设施面积占比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企业自算结果·为10.5%,而通州资规局高新区分局审核却显示16%。
“若重新调整车间设计方案,至少耽误一个月工期!”公司副总经理潘小军心急如焚。一边是严控规划红线的政策要求,一边是项目建设的紧迫性,矛盾如何化解?潘小军向挂钩联系企业的通州区人大寻求帮助。
人大搭台:一场协商会凝聚共识
3月11日,通州区人大迅速行动,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区人大环资委、通州资规局及高新区分局负责人齐聚一堂,既讲政策底线,也谋解决路径。
“此前均按地上总面积计算比例,若‘开口子’恐引发‘破窗效应’。”资规局有关同志直言。面对分歧,区人大提出关键思路:“纠结字眼不如解决问题,要在合规前提下寻找最优解。”
资规局当场抛出三个方案:其一,增容降比,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增加车间3000㎡建筑面积;其二,将地下空间纳入计算,依据自然资源部新规,仅需增建1350㎡;其三,功能调整,优化综合楼设计,成本最低、耗时最短。
“第三个方案最务实!”在人大协调下,政企双方迅速达成共识——通过调整综合楼功能满足比例要求,既守牢政策底线,又为企业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
部门联动:一支专班跑出“通州速度”
方案既定,重在落实。通州资规局展现高效作风:3月12日即组建服务专班,指导企业进行设计调整;3月17日,企业完成变更并提交公示;3月31日,公示期满,审批顺利通过。
从问题反映到解决,仅用25天,比企业预期缩短近一半时间。“没想到人大和部门这么重视,真正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潘小军感慨道。
这场协调背后,折射出通州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为本、服务为先、效率要为”的服务理念,既严守政策红线,不因“特事特办”破坏公平;又主动换位思考,用专业能力化解企业“盲区”;同时部门协同联动,让企业“少跑腿、快办事”。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通州区以“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度”为标尺,书写了“政企同心谋发展”的鲜活案例。乐尔绿材项目的成功破题,不仅是一次审批流程的优化,更是一次营商环境的“压力测试”——在这里,规则与温情并存,速度与质量共进,这正是投资者纷至沓来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