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实践>

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助力建设更好法治环境

作者:张友好 编辑:郭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8

法者,治之端也。安徽省无为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协调性、实效性,为法治无为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依法行政

实现良好社会效果

组合调研“破题”。2023年开展行政审判工作调研,2024年开展行政复议工作调研,2025年将开展行政检察工作调研,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无为市人大常委会以“小切口”方式,形成“1+3”组合式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和规范化水平。

执法检查“解题”。坚持每年精选一部法律开展执法检查。2024年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紧扣法律规定,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成果转化,对2023年执法检查整改情况紧盯不放,持续跟踪问效,推动审议意见从“纸上”落到“地上”。

聚焦公正司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共绘公益保护“同心圆”。公共利益无小事,无为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年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作出审议意见,共同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解新题、答难题出谋划策,形成“人大+检察”监督合力。市人民检察院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以发出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督促7个镇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面积10万平方米,督促有关单位清理各类垃圾和固体废物24万多千克。

发挥基层法庭“大作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专题)会议听取市人民法院关于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情况的报告,参会人员提出要主动融入当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从执法办案向执法办案和参与治理并重的方向转变等建议。会后,将主任(专题)会议纪要连同调研报告一并送市人民法院,要求市人民法院认真研究办理,推动建强、建实、建好基层法庭。市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会议纪要和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积极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各法庭主动加强与当地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联系,推进部门联动,有效抓好诉源、执源、信源治理。

聚焦基层治理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强化跟踪问效。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回头看”,对2023年市政府印发的《无为市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部分电竞酒店等新业态,并召开座谈会,组织教育、文旅体、卫健、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单位围绕未成年人保护这一主题进行“同题共答”。通过“回头看”监督形式,着力凝聚工作合力,推动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综治中心建设情况调研,实地察看市和部分镇综治中心运行情况,提出要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用好“六尺巷工作法”,完善“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展律师队伍管理情况调研,听取市司法局有关情况汇报,推动律师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法治宣传

推动普法走深走实

统筹普法全局。《无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为五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谋篇布局提供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决议有效实施。

营造普法氛围。对内,建机制、提素养。建立执法调研前集中学法制度,实行人大常委会工委负责人带头讲法制度,开设“‘八五’普法、人大在行动”专栏,,印发给常委会机关干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营造学法用法浓厚氛围。对外,重宣传、促尚法。每年牵头印发“江淮普法行”活动方案等文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载体,组织人大代表参加普法宣传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提升普法实效。开展执法检查。先后对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教育法进行执法检查,既梳理排查问题,同时又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跟踪审议督查。联合市法宣办开展“八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围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10个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